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起源 >> 青田往事家乡过重五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青田叫做重五(重午),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五日,两个五叠在一起,称作重五,真是简单粗暴又自有其美。
朋友们总是把端午节叫“粽子节”,似乎端午就是吃粽子纪念屈原(在吴越之地,端午也有纪念伍子胥或孝女曹娥之说)。在城里生活的我们,似乎除了欢呼多一天假期,吃两个粽子,最多门口再挂个艾草辟邪,也就是端午节的全部了。然而在我的家乡,端午是个大节日,内容要丰富得多。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顶有趣的便是过重五每个小孩子胸口都要挂上红鸡蛋。这红鸡蛋是放在一个五色线的手编络子蛋袋里的,那蛋袋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网兜。编这个蛋袋还挺费事的,要用玻璃丝和丝线共同完成,玻璃丝比较结实,丝线则比较好看,两样交织在一起,则既漂亮又坚固,在胸口晃来晃去的也不怕红蛋掉下来。我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去青田的画帘厂玩,那些女工们会送一些各种颜色的丝线头儿给我们,攒起来在端午节就能派上用场(姐姐们还会在圆圆的绣棚布上用那丝线来绣古代仕女)。
端午之时在锅里煮鸡蛋(青田话称湁蛋)的同时放上红曲米和茜草,鸡蛋湁熟后就成了红蛋。给小孩子挂红蛋应该是吉祥之意,这一天还会把鸡蛋与大蒜同煮给大家吃,据说这种食法有益健康,可避“五毒”。萍姊说对吃大蒜印象颇深,因为那个味道比较特别。
青田谚语曰:“吃了重午粽,寒衣远远送。”端午节的到来预示着盛夏即将来临,再也不用担心倒春寒了。老家传统的粽子中最好吃的当然是梅干菜肉粽了。青田人把包粽子叫做拗粽,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粽叶、浸泡糯米。母亲拗粽又快又好,粽子里的肉也选得肥瘦适中,煮好之后非常美味。记得有一年五一假期我们从上海去诸暨五泄玩,在山里看到很多细长嫩绿的竹箬叶,母亲说这个拿来包粽子多好啊!于是我们便采了很多回家,那一年端午拗粽便用上了。
我娘做的梅干菜肉粽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粽子
重五当然是要吃粽子的,然而仅仅吃粽子那可就太单调了。我们还要炒豌豆,糊软饼(也叫卷饼)。吃卷饼似乎是整个丽水地区过端午的习俗。这一习俗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当年戚继光打倭寇时,在丽水招了三千处州兵,戚家军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一边走路一边吃饭,于是便为将士们准备了方便的卷饼。后来处州地区的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就有了端午吃卷饼的风俗。
瓯江边的小城,过端午怎么能少得了赛龙舟呢!俺们老家的龙舟赛,可是浙江省的非遗项目哦!青田人把龙舟称为龙船,端午划龙船的传统相传始于南宋,兴于元,盛于明清。划龙船通常以村或社区为单位组建队伍。每支队伍以地名为旗号,俗称“某某龙”。比如说,平演村的龙船称为“平演龙”,水南村的称为“水南龙”,而鹤城镇西门外组织的就叫“西门外龙”。
二舅家所在的船寮镇,便是青田龙船的发源地。据说当年南宋高宗为了博得洪妃娘娘(来自船寮镇洪府前村)的一笑,下令在瓯江里摆龙舟竞赛,这便是船寮龙舟的起源。我听母亲说,我的二舅小民年轻的时候帅气健壮,每年都要参加龙舟赛,是个中好手。可惜在我小时候没有看到过青田人赛龙舟。这些年,倒是年年有龙舟赛,青田人不但在家乡划龙船,还把龙船划到了欧洲,谁让咱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呢!
前两天表姐在群里发来船寮仁川训练龙舟队的视频,平静的水面上一舟迅速地划过,龙舟上的选手们齐声喊着响亮的号子,感觉端午的气氛已经很浓厚了!希望今年的“仁川龙”大展身手,再创佳绩!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图作者~~手札,与您一起回望我们的家乡与往事~~
青田往事
我的瓯江记忆
青田往事
老屋
老徐专栏
宝幢街
老徐专栏
忠义之乡好儿郎
老徐专栏
“反动派”的洋娃娃
老徐专栏
野寒溪静客舟还
老徐专栏
陈家大院的传奇
老徐专栏
辛亥革命中,那个曾经的热血青年
老徐专栏
我的家乡四面山
徐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