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习俗与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21-3-10 0:15:07   点击数: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因阳气渐盛,也叫端阳节,属于国家法定节日,并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每逢过节,流行吃粽子、喝黄酒、佩香囊、赛龙舟等习俗,以表达避瘟除秽、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端午习俗与养生保健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日久已形成中华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达到治病养生之效。包粽子的粽叶一般用苇叶、荷叶、竹叶等,这些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其中苇叶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荷叶能清热化湿、解暑凉血;竹叶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而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肠的功效。

由于粽子以糯米为主,难消化,脾胃不佳的人应少量食用。除了必须注意控制分量外,还可将粽子的用料调整,比如用部分杂粮米代替糯米,也可加入红豆、绿豆,能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加入红枣,能补益脾胃、益气生血等等。此外,吃粽子时需注意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肠胃不好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少加糖;有胆囊炎、胆结石以或胰腺炎的病人,尽量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等。

2、吃咸蛋

鸡蛋、鸭蛋、鹅蛋等都可以做成咸蛋。由于端午期间天气炎热,易于出汗,丢失盐分,而适当吃些咸蛋即可补充盐分和营养。

鸡蛋性平,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以吃;鸭蛋性凉,长痘或便秘上火时可以清热解毒,但体质寒凉的人应少吃;鹅蛋性温,可以补中益气,对体虚的人可以补身,但阴虚火旺者应少食。

3、喝雄黄酒

古代有在端午节饮雄黄酒,或外涂雄黄酒的习俗。据《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由于古代蚊虫毒蛇之类较多,内服外用雄黄酒,具有芳香避秽、解毒杀虫等作用。

当然,现在不同了,能喝酒的适当喝点还可以。由于雄黄酒制作要求严格,且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经热效应后有剧毒,稍有不慎则弊大于利,故需慎喝雄黄酒。外用时也切记不要涂在皮肤破溃的地方,也不宜大量涂擦,尽量避免小孩接触以免误食。

4、挂三友香囊

艾叶、菖蒲和大蒜是我们的“端午三友”,插于门眉,或悬于堂中,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防疫病,这也是中医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中药香囊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多种功效。自制端午香囊的中药有艾叶、当归、苍术、藿香、吴茱萸、木香、砂仁、丁香等,将这些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漂亮的布袋中即可做成香囊。

香囊里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从而能够增强食欲。但是香囊中的部分药物具有通窍的作用,孕妇和患出血性疾病者要慎用。

5、赛龙舟

赛龙舟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有氧运动,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胸腹部的肌肉也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减少体脂的效果也很明显;同时对于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参加赛龙舟要根据自身体质,量力而行,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肺病等慢性疾病者,不宜劳累及兴奋激动,老人小孩也要警惕跌倒、落水等意外。当然,大多数的看看热闹就行了。

6、端午灸

端午灸是将端午时节极盛的阳气利用艾灸通达于体内,从而实现强身防病或冬病夏治的目的。常用穴位有:足三里、神阙、关元、命门、肾俞、三阴交等。

艾灸的药材主要是艾叶,具有调理气血、温通经络、祛散寒湿的功能。有的药艾中还加入了中药菖蒲、苍术等中药,更有有提神通窍、健胃消滞、杀虫灭菌等作用。具体情况可详询中医。

谢谢参阅!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1、肢体麻木是什么原因?

2、脱发与五脏的关系

3、看看这里就知道体质和病情

4、不要对服药后症状加重一刀切,也可能是中医的瞑眩反应

易望丰

多谢支持,祝您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nr/320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