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6不一样的端午品读四大名著中
四大名著里提到端午节最多的是《红楼梦》,其次是《水浒传》和《西游记》,《三国演义》没有端午的描写,但有相关内容。
红楼梦中的端午《红楼梦》里贾府过了两次端午节。第一次端午从第4回到31回,贾府中的各色人物都为过节忙碌。
首先,是4回贾芸买香料孝敬王熙凤,王熙凤本来要办端阳节礼,采买香料,一见贾芸分外欢喜,不费事就得了香料,贾芸则得了种植花木的肥差。8回元春给贾府众人赐端午节礼,宝玉跟宝钗的礼一样。而赐黛玉的礼物和三春的一样,给人感觉像是元春暗示喜欢宝钗,引起了贾府内这些人的敏感和不同的内心震动。其实这不奇怪,以贾元春的身份,自然喜欢稳重的宝钗嫁给宝玉。
9回贾府照元春吩咐去清虚观打醮三天祈福。30回是节前一天,文官等十二官放学,进大观园各处玩耍。
31回正式过节,曹雪芹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这回里黛玉说了句:“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点出贾府这样大户人家也是吃粽子的。第6回是贾府第二次过端午节,这次是暗写,前半回写宝玉等人过生日,后半回写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四五个人斗草,斗草恰是端午习俗之一。据此,红学家推断宝玉的生日是端午前一天五月初四。《红楼梦》里描写的端午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祛病防疫辟邪4回贾芸买香料孝敬王熙凤,王熙凤本来要办端阳节礼,采买香料,一见贾芸分外欢喜,不费事就得了香料,贾芸则得了种植花木的肥差。31回正式过节,曹雪芹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第6回写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四五个人斗草,虽说是文雅儿戏,究其源也跟神农尝百草防病有关。二、是吃传统美食粽子第30回说节前一天,文官等十二官放学,进大观园各处玩耍,黛玉说了句:“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点出贾府这样大户人家也是吃粽子的。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三、是作为人情科拜8回元春给贾府众人赐端午节礼,9回贾府照元春吩咐去清虚观打醮三天祈福,三十一回写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等。水浒传中的端午《水浒传》中写到宋朝的端午节风情。书中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其中的蕤宾节,就是端午节。施耐庵用一首诗来描写端午民俗,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盆里栽着绿色艾草,瓶里插着红色榴花;菖蒲里、角黍(粽子)中裹着如银似玉般的棕米,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这首词的端午信息很多,像绿艾、红榴、菖蒲、角黍(粽子)、葵扇都跟端午或端午天气有关联。这次端午宴后,杨志就领了任务,押送生辰纲去了,由此生出“智取生辰纲”一段故事。由此文中可见,赵宋时期,对端午节极为重视。词里提到的绿艾、红榴、菖蒲、角黍(粽子)、葵扇等等跟祛病防疫辟邪有关,但主要还是说明,富贵人家是把端午节当做美食歌舞享乐的节庆,和民间过端午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西游记中的端午《西游记》里端午节成了“出口创汇产品”。
第69回毗邻西天的朱紫国也过起了端午,国王讲他患病缘由时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国王被妖精所吓,把粽子“凝滞在内”,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落下病根。多亏行者医术高超,将糯米饭块排出,才救了国王一命。
屈原《九歌·湘君》中也有“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竞渡,竞采杂药。”说明龙舟竞渡跟部落图腾祭祀有关,在江淮地区跟纪念屈原有关。三国演义中的端午《三国演义》作者更把焦点放在英雄的建功立业上,很少描写生活习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字里行间没提到过端午,我们搜寻到一些蛛丝马迹。第71回曹操率军再次出征汉中,路过蔡文姬家,见壁悬曹娥碑文图轴,上有蔡文姬父蔡邕评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在杨修之后猜出这是“绝妙好辞”的隐语。这段描写本与端午无关,但其道具却与端午有莫大关系。曹娥是东汉孝女,传说她于端午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现在端午节一般认为是纪念屈原,其实除了此来历,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人的说法。FM.6|银川交通音乐广播
编辑:萌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