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节,牢记3吃2做1不碰,老传统不
导语: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现如今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在端午节这天,我们中国人要吃粽子,赛龙舟,而端午的最重要的,还要是为下半年做一个好的开端。古人认为,只有端午节过好了,下半年的日子才会更加红火。
在民间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老百姓认为,端午节是祭祀的节日。切记不要游泳,尤其是那些曾经发生过溺水事件的河流。老一辈人认为,溺死人的地方不吉利,不建议人们去河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如今还有很多家长,会在端午节这天叮嘱孩子远离河流。
在山东地区,端午节最忌讳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吃粽子。这主要是因为传言说女子若是吃了“娘家粽”,娘家人的下半年,可能会一直处于霉运之中。而人们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让女儿在端午节之后,回娘家探亲。
这些老传统既然存在这么多年,那自然而然会有其存在的道理。大家在过节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同时,这些老规矩也承载了,祖先对后代的美好愿望。还希望大家在端午节的时候,要牢记三吃二做一不碰。
一、端午节三种美食记得吃
在不同的地区,端午节还流传着五黄的习俗。古人认为,端午时节阳气旺盛,蛇虫出现的时候会比较频繁。所以一定要吃带有五种带黄字的食物,例如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吃了这五种食物,就寓意着驱赶霉运,而喝雄黄酒,则会让蛇虫远离你。
端午节的习俗众多,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吃粽子。粽子在端午节这天,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粽子起初是祭祀神灵的贡品,同时也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粽子蕴含了,老百姓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人们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是一年的中端,从这天起气候就会变得干燥,而人也会因为干燥的天气,中暑或是上火。这个时候就需要喝凉茶,它能帮助人们解暑降燥。古人认为,端午节既然阳气旺盛,想必草药的药性也是如此。所以端午节的凉茶,大多数都是人们从山上采来的草药,熬制而成的。
二、系五色绳带香囊,悬艾草菖蒲招福运
家里的长辈在端午节时,会为年幼的孩子,准备驱蚊虫的香囊,还有五种不同颜色的绳子,编制而成的五色绳。香囊散发出的气味,能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有安康吉祥之意。而系五色绳,则必须在太阳未升起前带上,在大雨之后摘下,让雨水带走,寓意是带走孩子的霉运。
端午时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挂上艾草或是菖蒲。老一辈人认为,门前悬挂艾草,就好比在门前贴上一道阻挡邪祟的符咒,能够起到辟邪招财的用处。从医学角度来说,艾草和菖蒲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在端午节悬挂艾草和菖蒲,也是有必要的。
三、端午节,这件事别做
端午节原先是用来祭祀的,祭祀的对象是神明和象征着祥瑞的龙。渐渐地也衍生出了赛龙舟,这也是赛龙舟的由来。言归正传,人们为表达,对神明的尊敬,以及向神明表达自己的夙愿,都会选择在这天穿素色衣服出门。端午节,最忌讳的就是颜色鲜艳的衣物或是配饰。
与此同时,这一天也是人们祭祀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屈原的国家,陷入危难之际,很多人为了活命,选择离开家园,去其他国家生活。屈原面对这个困境时,他也曾考虑过,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
深思熟虑之后,屈原还是拒绝生的希望。为了国家大义,为了自己的理想,屈原选择与国家共存亡。国家消亡之际,屈原不愿苟活于世,他选择投湖自尽。屈原离开后,活着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精神,都会在选择五月初五这一天去祭奠他。
结语:端午假期对于当代人来说,就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至于这些规矩,当代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