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节拍了拍你,端午节的习俗你知多少
端午,又称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浸糯米、洗箬叶、包粽子外,也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赛龙舟等传统礼仪活动。这些习俗绵延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
它们久盛不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一直有着不少的传说
而其中最有影响的说法
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悲痛,悲愤交加,毅然投江,以身殉国。楚国百姓哀痛思悼,纷纷引舟竞渡前去凭吊,并将竹筒装米投入汨罗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后来屈原托梦于人,说人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于是,人们怕米团为蛟龙所食,便以箬叶包饭,外缠丝线,世代相传下逐渐发展为端午节的粽子。
千百年来
人们薪火相传
在民俗文化领域里
将端午节的习俗与纪念屈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吃粽子吃粽子,便是端午节的一大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的种类繁多,口味迥异。
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相传沿江百姓因不舍屈原投江而去,纷纷划船追赶,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源。人们亦可借机驱散江中之鱼,为免其糟蹋屈原亡魂。
挂艾叶、菖蒲挂艾叶、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也有人将艾叶悬于堂中,或剪为虎形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
佩戴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制的,颜色鲜艳,制作精良,成为端午节民俗文化下的标志产物。
最后
还有一个温馨小提示哦~
小提示: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只有互祝"端午安康"。在这个疫情防控特殊日子,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编辑丨黄健(实习)
制图丨黄健(实习)
校对丨杨立权
编审丨柳欢扬
▲更多资讯,下载“龙川新闻”app
广告宣传片宣传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