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民俗文化盛宴
端午安康
端
午
艾蒿一束,飘幸福清香,绕着你;
香粽一串,携甜蜜相伴,粘着你;
香囊一个,表情意万千,围着你;
龙舟一盏,载顺利清风,念着你。
端午节到了,
愿你生活里粽有幸福和甜蜜,
粽有情意和顺利。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福田小学围绕“端午”这个话题,各班设计了“点雄黄酒、斗百草、画风筝、做香囊、包粽子、插茱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点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斗百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南北朝时,斗百草演变为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到了唐代,端午节斗百草之风盛行。斗百草之戏之所以受欢迎,最初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到了六朝后期,斗百草逐渐成了一种中国游戏习俗。
开心斗百草!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画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记录美好的回忆
包粽子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籺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6月6日,福田小学联合福田社区、台州银行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粽情飘香传承文明”活动。孩子们和社区群众、台州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包粽子。
做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为自己发病),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挂艾草与菖蒲
班队活动
各班围绕“端午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