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韩国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真不是一回事相差

发布时间:2021-3-19 8:45:12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www.gansulawyer.net/

中国人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慢慢临近,我们的邻国韩国,也在准备过端午祭。

提到端午节,除了或咸或甜的粽子,不少人还会想到被韩国“申遗”成功的端午祭。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将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这一事件在中国引起了很多口诛笔伐,认为是“抢”了中国的历史。事实上,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字还真的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韩国的端午祭到底是怎样的节日?

它跟中国的端午节区别在哪?一起来看下吧!

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的端午节相差巨大。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惟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韩国的“端午”,时间上与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相同,他们也称之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传统称为“上日”。“端午”从字义上解释为“初午”,属五月第一个“马日”。五月本是一个阳数(也称为奇数),初五即是两个阳数相遇,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重视奇数日相遇的习俗,因此定为一大节庆日。此节究竟初萌于何时,是否从中国传入,目前没有文字资料可证,但已知早在新罗时代即有了“端午祭”。这一天,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百姓,举国欢庆。

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文化,也是祭祀,祭祀的对象除了大关岭山神、洞城隍之外,还有一个历史人物,叫金庾信。

金庾信

金庾信(年-年)是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的大将,亦是在新罗时代统一朝鲜半岛的最大贡献者。金庾信的血统并合了新罗国与驾洛国(又称金官伽倻,伽倻诸国之一)二国的姻亲,父亲金舒玄及母亲金万明分别是驾洛国与新罗国的王族,因此金庾信是新罗王族的一分子。后来,他的妹妹文明夫人嫁给了新罗武烈王金春秋,更诞下了文武王金法敏;而金庾信自己亦娶了武烈王的三女智照夫人。因此,金庾信既是新罗王室的女婿,亦是新罗文武王的舅氏,关系相当密切。

朝鲜三国时代

江陵端午祭远比中国端午节时间跨度要长。中国端午节就一天,法定假日也才三天,江陵端午祭前前后后可是要二十多天甚至一个多月。除了祭祀外,还有谨酿神酒、巫祭、官奴假面戏、鹤山奥道戴歌谣等活动,这一切在中国端午节中并不存在。

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走过悠久历史进程而发展到今天的一种继承传统文化的仪式,它与祭礼、端午巫、假面剧、农乐、农谣等各种艺术价值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和荡秋千、摔跤、菖蒲洗发、品山牛蒡糕等具有韩国历史特色的民俗活动一起得以传承,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传统庆祝活动之一。

很多人认为韩国人的端午祭申遗成功,是抢了中国的端午节,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中国人对此忿忿不平,看了上面的这些,相信你已经知道韩国端午祭跟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大区别,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吧!

端午祭申遗

当然,端午祭确实受中国端午节的影响。但两者的本质却不相同。因为节日的习俗经历千年发展到现在,端午祭跟端午节已经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们承载的文化含义、纪念方式也不相同。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东西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参与者、参观者?――这不能不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无形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保护。正是这一举措,使得一个民间节日成为江陵文化的标志,韩国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供人类享受;成为外界认识韩国文化和江陵民情的一个窗口。韩国“申遗”事件中提到的韩国端午节,指的就是江陵的端午祭。

  不同于中国的端午节俗

  江陵端午祭的确是东亚“汉字文化圈”有趣的文化现象。以节日习俗而言,端午节虽然发源地在中国,但是在长期的流传和国际交流中,它被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并置于自己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各国、各民族独特的节日习俗。

  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中国端午节的许多习俗如插艾蒿、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戴荷包、五毒兜兜,拴五彩缕,划龙舟、纪念屈原等习俗,在韩国的端午习俗中并不存在。但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其中的祭祀仪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说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这也是韩国江陵端午祭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的主要原因。

  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保存完好的传统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着。

  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江陵端午祭的程序是从酿制神酒开始的。农历四月五日,人们用江陵旧官府“七事堂”发放的大米和米曲子酿制神酒,准备端午祭时敬神和饮用;四月十五日举行“大关岭山神祭”和“国师城隍祭”,祭祀结束后,锯一段神木,人们将青红礼缎挂在上面,然后在神木的引导下,组成迎神行列,农历五月初三傍晚时分,回到江陵国师女城隍祠(郑家女)接受“奉安祭”,也就是端午祭的“前夜祭”。祭祀结束后,将大关岭山神和国师城隍牌位送往南大川露天祭场。从初四到初七,每天的早晨举行“朝奠祭”。江陵端午祭的祭祀仪式分“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种。儒教式祭仪以奉读汉文祝祷词的形式进行,祝祭的内容涉及除祸招福、健康安宁、治愈疾病、农渔丰收、禽畜繁盛等。儒祭之后,开始伴随歌舞戏剧表演进行的“巫俗祭仪”,直至深夜。

  江陵端午祭的活动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谨酿神酒――送神仪式)、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这些都是地区或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外,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被称为“乱场”的商品交易。

  现在,在江陵端午祭时还邀请国外民间艺术团体到场表演,增进各国的艺术交流和友谊,今年参加江陵端午祭演出的就有中国吉林省的吉剧团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的昆剧。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信仰和农时活动。不同于中国端午节的是,它以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祭仪,无论是“儒教祭仪”还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

  但是民俗文化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前进,有许多新的内容自然会补充进来,这一点在江陵端午祭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江陵端午祭的组织者十分明确“人为明天而活着,热切的渴望与理想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作为民俗活动,每年的端午祭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增加新的活动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2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