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每一位佛弟子都该明白端午节与佛教的渊源,

发布时间:2021-3-8 9:29:06   点击数: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6043.html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人们以这一天来纪念屈原。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端午节与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没有关系,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端午

五月为“恶月”端午为“恶日”

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巳”、“午”、“未”三月五行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幕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

所以农历五月在古代被视为“恶月”,北魏收《五日诗》曰:“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续汉礼仪志》中记载道:“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由此可见,这个月的原始动机实际上是驱邪镇鬼。

古人忌重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因此“端午”最初应该是“端五”。端午是五月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泰极否来”,阴气开始产生,并逐渐加强。这个时候,气场最不稳定,易使人心浮动,官非凶灾四起,病菌杂处最易出事,会影响到个人的运程。

佛法修持平安吉祥

农历五月,阳气到了顶峰,又是阴阳变化的开始,端午时,开始阴盛阳衰,很多人的身体便会面临一些业缘到来。所以这个月大家要持斋,有条件者可以请高僧祈福,除去不祥之气。佛法是时刻护佑我们平安吉祥的法宝。所以农历五月在汉传佛教中也为修心养性长斋月。

(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

白云禅师与端午节

但端午的真正原因却见于佛典。《古尊宿语录》卷21《舒州白云山海会(法)演和尚语录》:“端午,(白云禅师)上堂,举(言曰:)昔有秀才造《无鬼论》,论就,才放笔,有鬼现身,斫手谓秀才云:‘你争[怎]奈何?’白云当时若见,便以手作鹁鸠嘴,向伊道:‘谷谷孤。’”这里出现了“鬼胆包天”的场面:秀才撰写《无鬼论》时恶鬼立即现身挑衅:你秀才又能把我怎么办?白云法演禅师只得滑稽地对鬼学布谷鸟叫,端午节时恶鬼猖獗已极!换言之,端午节的真正原因是恶鬼作祟。

慧日禅师与端午节

慧日禅师《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蓦然撞着桃符神,两手椎胸叫冤苦”,端午时大鬼拍手小鬼舞,鬼撞桃符神,鬼竟然如此猖獗。因此,端午的原始动机是驱邪镇鬼。

端午时寺庙中也要烧香敬鬼,如舒州白云山的和尚在端午节时:“僧问:‘今朝五月五,权罢薅芸鼓。虽是无事人。亦请烧一炷。’(白云禅)师云:‘急急如律令。’(僧)进云:“也待小鬼做个伎俩。”(白云禅)师云:‘钟馗吓你。’(白云禅师)乃云:‘今日端午节,白云有一道神符也,有些小灵验,不敢隐藏,举似诸人:一要今上皇帝、太皇太后,圣躬万岁;二要合朝卿相、文武百官、州县采寮,常居禄位;三要万民乐业、雨顺风调’。有个符使却来报白云(禅师)道:‘诸处尽去,偏只为神通小,不奈一件事何。’……”

古时佛寺如何过端午

端午节时佛寺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高僧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高僧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高僧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高僧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

《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名"续命节"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

彩丝系臂

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

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

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底层的端午对外来佛教产生了深刻影响。《古尊宿语录》卷44载,宋代和尚也过端午节: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佛教在这天也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自然也入般若。

《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

艾人,是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它与门神一样,是为了避邪拒鬼。佛教语录保存了端午节时的艾人和门神信仰习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和尚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古尊宿语录》卷27,舒州龙门佛眼禅师:“今日端午……遂失声叫曰:‘阿耶耶,阿耶耶,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沉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

端午是为了纪念我们古代爱国文学政治家屈原而立。民间在端午这天都会有吃粽撒雄黄,插艾草等民俗,农历五月被称之为“五毒月”,所以民间的这些习俗也有祛毒避邪之意。

在佛教中,也有五毒需要佛弟子们时刻谨记去除,它们就是:贪、嗔、痴、慢、疑。

它们存在我们的身心念中,迷乱我们的心神,才会让我们造作下很多错事罪业。

“五毒月”里,如能戒除这“五毒”,可得一世无量福报,平安健康。

佛弟子应该怎样度过“五毒月”

持斋戒:农历五月气候环境都会引起体内毒素积累,吃素可排除身体毒素,身心健康,吃素也是一种戒杀放生,减少杀业。

多放生: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它是积累福报,消除病患的方便法门。

戒邪淫:邪淫是万恶之首,它会影响身体健康,事业运势,在此五毒月犯邪淫更是亏损福报。

持经咒:多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心咒等,称念地藏法门不仅会消除业障超度冤亲,更能驱邪避险,除横祸免灾难。

在佛福的智慧慈悲中,为家人祈福!

在端午节,

在佛祖的智慧慈悲中!

更要记得为家人祈福!

善知识,是菩提般若之智,

在端午节学佛更是有益的!

为生活、为人生忙碌,在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等,今日更要念佛、拜佛,静心烧一炷香,念佛拜佛,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众生祈福,这是佛弟子在端午节最大的意义。

为此,五台山文殊道场邀请广大善信,

能够一起于此端午佳节之日,

共同念诵阿弥陀佛佛号21遍,

虔诚祈福,

让祈福之功德呈倍数增长,

利益众生!

祈愿疫情早日消除!

祈愿天下众生六时吉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场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祈请龙王赐福德!邀您一起供养龙王增长财富寿命、获不可思议世间福报缘起!

可怕!设计杀猪机的高工,竟成了首位机下被杀生命

邪淫手淫罪极重!阴间怎样惩罚邪淫罪人?一定要转给身边人看看!

腾讯公益:日行一善重疾救助,让我们一起携手拯救大病贫困家庭!

每天早上念七遍这个咒语,就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善友推荐——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20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