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风俗古代女子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

发布时间:2019-11-25 22:50:18   点击数:

今天就是端午节啦~

很多人对端午节的印象还停留在

吃粽子

但端午节可不仅仅是“吃粽子”哟

古人的节庆活动可比现在丰富多啦

那古代的小姐姐们究竟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南南这就来给你们透露一二

1

端午节的由来

(叶落璃)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欧阳修(宋)

2

端午节的习俗

(时颜)

沐兰汤

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这习俗在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千兮欢)

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扶苏子)

佩豆娘

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繁笙歌)

栓五色丝线

端午传统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点清宵)

佩香囊

节日习俗,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芊苡尘)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

(夏知颜)

南南给大家推荐几款炒鸡适合端午出行,清新淡雅的汉服吧~

青凤来

大袖衫

¥yCzpYeMbnYA¥

齐胸襦裙

¥JVuMYeMYd1n¥

夏知颜

¥kSy0YeMbv0x¥

鹤桑陌

¥5AhsYeMYM4V¥

飞花令

¥Fp8qYeM14VY¥

南歌子

¥kHKCYeMYy34¥

快换上这些轻薄美腻的汉服,约上三五好友,尽情享受小长假的快乐吧~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END—

从前的日子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人

都城南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05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