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冬至话普茶手札之一
普洱茶,原产我国云南。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因其优异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自古以来,一直是制作茶叶、出产茶叶的大区。据在今云南澜沧县芒景村发现的濮人后裔布朗族的一块石头上所刻的种茶“功德碑”记载,茶树种植,始于傣历57年,即公元年,距离今天,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芒景村寨子完全被周围的参天巨树所环抱,所见之处皆古茶树
唐朝时,思茅(今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唐咸通三年(即公元年),樊绰出使云南,其后在其所著的《蛮书》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此为普洱茶的前身,亦由此可见其时普洱茶仍类似于现在的毛茶之类,没有什么统一标准的采制流程规范。唐朝末期,时人最推崇福建地区压制成团饼形的茶,制作十分精巧,茶饼的表面上分别压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这也是普洱紧压茶的始祖。饮茶时,先将团茶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冲入沸水后品饮。此,文人雅士称之为“点茶”。
如上图,南宋.刘松年《撵茶图》,非常形象传神地描摹了当时文人茶会的场景:左下角有人正在用大陶罐煮水,而左上角那人则将沸水冲进装有辗碎过筛后的近似于茶碎的容器,右边则是主场景:几个雅士在品茶吹水
此后,到了明代,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有感于制作龙团凤饼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龙团,唯采芽茶以进”,但是,由于云南地处边陲,皇帝的政令亦难免鞭长莫及,同时也由于巨大的民族习俗及民间制茶、存茶习惯使然,云南仍保留了前代的那种紧压茶的精髓(也一直延续至今)。至元朝时,民间已有普茶之称谓;到明万历年间(-),开始正式出现书面语:普洱茶。
“普洱茶”一词,首次以书面语见于世,乃明代谢肇淛(读作zhè,意思同"浙")(-)所著之《滇略》,其上有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也。
约在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茶山”之茶,最后发现,倚邦所辖的曼松茶,色香味俱全(其实,我个人觉得更加接近“无味之味”,虽然是淡淡的甜味,但汤色却可以一直不起大的变化,水路非常细腻,喝下去令人觉得整个身心非常的舒服,滋味更是难以一言道尽,真让人有种“浮沉不再提,起落何足道”的云淡风轻),口感和汤色都居六山之首(因此,直到今天,仍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但其实,倚邦大树茶那种独特的香气,任何人,即使是涉茶未深的初级茶客,只要喝过一次,便再也难忘!附带说一下,喝倚邦的大树茶,基本都带有很明显的茶气和体感反应),且具有受水冲泡站立不倒之特点,而大受皇帝(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那位万贵妃之一生所系,当然,你可能还偶有耳闻,前段时间名噪一时的艺术品土豪刘益谦所拍的那只身价2.8亿软妹币的斗彩鸡缸杯!没错,那只杯子,也是这位皇帝的宠爱之器物)所喜欢,从此,倚邦范围内的曼松茶被宫廷定为“土贡”,继而不久,就有了“人头团茶”。明朝隆庆年间(-),车里宣慰使把所治区域划分为12个行政区域,称为“西双版纳”,倚邦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因盛产茶叶,又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茶水井”之地,并且,也是“茶山版纳”的行政区驻地所在,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倚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经济文化及政治中心。↑如上图所示,澜沧江以东地区的茶山,便是历史上称作“六大茶山”之所在,
而澜沧江以西地区所在的茶山,即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江外六大茶山”
及至清代,清政府为了进一步维护西南边疆的安宁,解决长期以来土司割据的积弊,继续推行始于明代后期的废除土司改革,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从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由此,由雍正帝一力掌控、鄂尔泰操刀,大刀阔斧,在西南地区强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雍正七年(),清政府开始正式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雍正十三年(),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政府平乱有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并从此成为清贡茶采办官。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倚邦所管辖的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贡茶分为芽茶、蕊茶、女儿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由此,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并且,曼松茶从此成为专属于皇帝一个人饮用的茶叶,关于这一点,值得玩味一番。如今已大不如前的曼松老寨皇家古茶园,王子山,传说,此山葬埋的是流落西南的南明永历帝之子,后人就将此山称作王子山。此古茶园存在几百年没有毁坏,却毁于伟大的改茶种粮,令人不胜唏嘘,一时语塞。
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年。普洱府的成立是七子饼茶降生的前因。西双版纳当时是云南最大的产茶区,为了把持茶叶这个“大钱粮”,清政府在思茅设立总茶店,划属思茅通判(清文官职位,正六品,与从四品的知府、正五品的同知,皆属府一级文官,并且,可以监督高两个官阶的上司知府,这一点是不是很有点像当今的纪委书记?)管理,由官方把持经营茶叶,这是中国历史上朝廷正式插手、控制、把持云南茶叶的开始。
也因此,云南普洱茶,进入了它的历史的极盛时期。
清乾隆(-)进士檀萃(-)所著之《滇海虞衡志》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古六大茶山,当时的普洱茶,是何等的炙手可热,何等的风头无两。也由此造就当日易武古镇的超级繁荣,倚邦老街的人潮汹涌,以及漫漫茶马古道那不绝如缕的叮当马蹄铃……
普洱茶,有过比今时今日远为辉煌的过往。
今日那些说什么普洱茶是香港台湾某些人炒作起来之类云云的人,实在是没有做过茶文化功课,而人云亦云的人。
————未完待续。丙申年,冬至次日,于阳江。
雌三醇软膏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