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前后话艾灸,养生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7-1-3 6:58:39   点击数:

端午前后,记者发现艾灸也悄悄火了起来。医院、药店甚至街边市场都有艾条的售卖者。随着人们防病养生意识的提高,艾灸也走入了更多寻常百姓家。古代有诗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意思是艾叶的采摘必须在端午前后,这时的艾叶生长得最为旺盛,最适合做成艾条防病治病。

在农村,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艾叶便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供品”,据说在这一天,喝上一碗艾叶汤,即可除百病。殊不知,艾叶不仅能入药,在家中自制灸罐配艾叶进行艾灸疗法,操作方便,还不失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法。

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为中医之草。《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宣通气血、温暖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我们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而且,关于艾灸的起源更是神奇。据研究表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艾草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把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

在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消瘀散结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对正常人,也是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温经散寒:灸法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过程中可以生热,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对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效果明显。临床上,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胃寒、腹泻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疗效果很好。

回阳固脱: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灸法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患者。气除有温煦的作用外,还有固摄的功能,气不足可出现脏器下垂之症,灸法对本类病症也有很好疗效,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脱垂、大气下陷等。

化瘀散结:瘀指的是瘀滞,包括气瘀、血瘀、痰瘀等,影响经络的运行。灸法能起到化瘀散结,疏通经络的作用。

预防保健: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提出防病于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对寻常百姓来说,艾灸操作简单、功效明显,适合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方式。

·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神阙穴

神阙穴的解剖部位是肚脐正中,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位。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在肚脐下三寸,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重要穴位。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关元穴对元阳很有好处,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疾病。

美业中医亚健康调理与抗衰老领军品牌.帮助美容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更多商机资讯请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51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