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回归传统文化盘点古人中秋节必做的五件事

发布时间:2021-11-15 8:52:14   点击数: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仪式,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需一样。由此看来,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那么,古人中秋是怎么过的?原来他们有五件必做的事情。

吃月饼《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燃灯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玩兔儿爷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吃田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幽篁里恭祝各位:花好月圆合家欢

快乐平安伴身边!

中秋节(9月27日周日)

幽篁里淮海路店放假闭馆一天

特此通知

关于我们

古琴艺术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崇尚“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意境。弹奏一张好琴,犹如人心境界,将琴和人的品行相通,古音正宗无媚音,习琴亦是修心。

幽篁里古琴艺术中心全体员工秉承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传统文化体验服务。联系我们幽篁里(上海淮海中路)古琴艺术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32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