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宁海别样的端午习俗送小鸡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宁海各地过端午节是相当丰富、隆重的。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天每家每户都采摘菖莆和艾叶,将菖蒲叶剪成剑状,与艾叶一起挂在门窗两旁辟邪,中午在房屋的每个角落喷洒雄黄酒,在大门上画大刀、宝剑示威,警示妖邪不准侵犯本宅。大人们将雄黄烧酒涂抹在儿童面颊、眉心、耳朵处,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还给自家的小孩戴上香袋外,还要在他们的手上、脚上、颈项处缠上七彩丝线,称“端午壮”。山区农民在那天上山采集中草药晒干备用。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习俗。民谚说“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有些地方还作兴吃”五黄”,女婿要给丈母娘送黄鱼。宁海东部一带,也曾经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然而端午佳节里,最为突出的民俗是送小鸡。6月6日,在县非遗中心的协助下,宁海县桑洲镇上山陈村的陈礼成家迎接了他亲家的送小鸡礼担,原汁原味地将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这是由丈母家出资送到女婿家的礼数,希望嫁过去的女儿生出许多小孩,多子多孙。女儿出嫁后,娘家人要早作准备,头年养了只老母鸡,春天刚暖,就准备孵小鸡。待母鸡孵出了小鸡,主人家精细喂养至小鸡长出双羽。端午节佳节里,丈母娘准备礼数送小鸡。将鸡婆娘和小鸡用洋红染色,小鸡成双。准备一个针线笸箩,放进小鸡。扎好鸡婆娘双脚,挂在笸箩边上。又准备一副套篮担,内装礼品。有新捣的糯米麻糍;有香袋香囊,以便女儿可以分给邻居佩戴;有给女婿女儿的夏衣;有送给长辈的焦扇、纸扇;另有糖果红鸡蛋等伴礼。礼担由娘家父母或兄弟挑去女婿家。到女婿家后,首先放出小鸡和鸡婆娘,让其在道地或天井里走动。这时老丈人要对女儿、女婿说吉利话:“要像一窠鸡一样”,大概是老丈人在告诫女儿女婿,要像一窝鸡一样团结、勤劳,同时也希望他们生出许多儿女。其后,新媳妇把父母送来的香袋、糖果、等分装在红漆祭盘里,挨次分送给左邻右舍或村中人,将蕉扇或纸扇敬献给长辈。
这一习俗富有吉祥之意,过去有“多子多福”之说,所以在农村中,这习俗一直被人们沿袭着。现在人们思想进步了,“少生优生”政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付之行动,农村中“送小鸡”习俗很少见到了。只有一些思想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作兴这一习俗。
来源:宁海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