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端午节的习俗你都知道哪些平安上虞
端午节不光是喝雄黄酒哦!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
那么,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
端午节的习俗▼民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民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民俗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民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民俗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民俗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民俗7:贴葫芦花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民俗8: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针对节日期间民俗活动较多、气温升高易引发火灾等特点,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小编提醒大家要注意消防安全,谨防火灾。
1、节假日期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加强值班巡查和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严禁违章用火、用油、用电用气,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2、举办民俗活动时,要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乱拉乱接电线,不违章动用明火,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3、假日外出游玩前,要检查并关闭好家里燃气、电器开关,清理阳台、楼道可燃物,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谨防火灾。
4、驾车出游,要提前检查车辆电路、油路,配置有效的车载灭火器,车内不要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易爆品。
5、进入宾馆、饭店、商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观察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记住疏散逃生方向和路线,遇到火情,迅速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序逃生。
6、在人员密集场所游玩请不要拥挤,照顾好老人和儿童,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7、遇有火情,请及时拨打报警;发现身边火灾隐患,请及时拨打火灾隐患举报投诉电话96举报。
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