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庚子年五月初五I过端午,古人比我们更

发布时间:2020-10-9 8:25:30   点击数:

DUAN

WU

JIE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DragonBoatFestival

传统

节气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首诗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诗中主要描写女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准确地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彩线轻缠红玉臂”,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生动地描绘出了古人过端午节时的习俗。

端午节

一提起端午,我们第一个想起的大概就是粽子了。肉粽、蛋黄粽、蜜枣粽,说多了还能来场甜咸之争。

可在古代,端午节的时候,古人们可并不单单只是吃粽子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是怎么“讲究”的过端午。

01

端午射柳

“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金史·礼志》北方人民的端午节庆游戏——射柳。据说,这项竞技活动在辽时便已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末。驰马射柳在端午节清晨举行,先将柳枝插在地上,入地数寸,将柳枝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参赛者依次驰马拈弓射削白处。射断柳枝后又能驰马过去接断柳在手者为优胜。

02

端午赠扇

“端午之以扇相遗,自唐太宗始也。”

—《事物纪原》

有记载可见端午节赠扇之风,开始于唐太宗李世民。他把扇子赠予大臣,寓意“庶动清风,以增美德。”此后,赠扇之风开始逐渐从宫廷进入大众视野。由于“端午赠扇”在民间的普及,开始演化出“辟邪、纳祥”等含义。因为5月在民俗中称“恶月”、“毒月”,所以,在端午节这个恶月恶日扇跑不祥之物,实际上是驱赶蚊蝇,祈福、纳祥、避邪赈灾。“端午赠扇”在高雅、文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俗、实用的功能。

03

端午斗草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李白《清平乐》

斗草有文斗和武斗之分,文斗多是女孩子玩的游戏,即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谁便赢。武斗为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04

端午的隐藏习俗

除了上述的3个我们未熟知的端午节习俗,还有2个习俗没有向大家介绍,我们把这个答案编写在了《中国民俗浅话》之中。其中第一章“岁时节令民俗”的第四节就详细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与民间风俗习惯。为了让读者能够有机会较为系统地了解璀璨的中华文明,我们编写了“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丛书”。这套丛书包括《中国思想浅话》《中国汉字浅话》《中国医学浅话》《中国武术浅话》《中国文学浅话》《中国绘画浅话》《中国书法浅话》《中国建筑浅话》《中国音乐浅话》《中国民俗浅话》《中国服饰浅话》《中国茶文化浅话》《中国算学浅话》《中国天文浅话》,共十四部。每一部都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总体上每一部都是一个基本完整的文化体系。这套丛书以全新的视角来诠释经典,将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宝藏以浅显、轻松、生动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既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同时还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和令人望而生畏的精深阐释。微商城节日特惠——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xgcs/312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