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相关传说 >> 益尔动态端午节习俗介绍
端
午
习
俗
吃粽子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赛龙舟
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五彩丝
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兵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挂艾草与菖蒲
农村有句俗语“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口都会悬挂艾草和菖蒲。门上挂上艾草驱邪就是重要的一项,它寓意全家平安健康,是健康与平安的象征。沐兰汤
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这习俗在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画额
画额是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戴香包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避五毒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雄黄酒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端午临近,这些端午小习俗你都了解了吗?中国是传统的古老文化国家,让宝贝们从小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