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粽情歌唱说说六年级的端午课程

发布时间:2017-9-15 3:55:11   点击数:
编者按

自立与体验,合作与分享,是杭实外IE课程的内涵。节日课程群属于这一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开发端午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细致体验,让每个孩子们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切收获。

又是一年端午到,在人们喜气洋洋欢度佳节的同时,为给孩子们在杭实外六年的童年生活多一份永恒的回味,学校用课程的思维,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在六年级开展了“端午”文化系列活动:要求同学们完成一项关于端午节日由来及习俗的调研报告;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学会一种和端午节相关的手工活儿,并且进行交流展示;进行一次富有民族情怀的祭奠仪式。

活动掠影

为要争得发言权,千方百计寻资源

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搜索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并且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只为在交流会上可以争得一席发言之地。

菖蒲浴兰汤,粽香飘四方

双休日孩子们回到家,向长辈学习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回校后,全体六年级学生又进行了包粽子的实践活动;美术课上进行“纸粽子制作”“香包制作”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的有趣活动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富有民族情怀的熏陶活动悄然进行。

你说我论话屈原,追根朔源识“端午”

在孩子们踊跃、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懂得了:我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并不是因为他投江自杀,而是因为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家国多难,奋起抗争,始终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磊落铮铮的清白。而且透过屈原,让他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千千万万的屈原。这就是一份家国情怀的薪火传承。

我手绘我心,文化靠传承

孩子们通过手抄报的制作活动,把自己的理解所得通过文字和绘画方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怀念,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

在制作完成后,各班把孩子们的手抄报在走廊橱窗上展出。

            

彩虹池中荷花灯,一声吟诵寄哀思

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彩虹池边集体朗诵诗歌《端午祭屈原》,并把自己手中的蜡烛放入彩虹池中。那响亮又略显悲壮的朗诵,那在彩虹池里闪烁的灯火,无不表达着孩子们对屈原的怀念与对古人的敬仰。

         

         

悠久的历史赋予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者的责任。在活动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充分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内涵,过了一个真正传统意义的端午节。

◆供稿:马宝香、祝志宏

◆编辑:来宏

◆版式:吕玲娅

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HangzhouExperimentalForeignLanguageSchool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鍖婚櫌濂戒笉濂?
鍖椾含涓鐧芥鐤尰闄㈠ソ涓嶅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76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