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玩起从传统习俗演变来的亲子游戏

发布时间:2017-8-8 10:32:04   点击数: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制作节日特色食物,还包括传统习俗游戏、讲故事和说童谣等,让我们从这个端午开始,带着孩子更多地去亲身体验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奥妙吧。

由传统习俗演变的端午节亲子游戏

在中国古代,从先秦开始,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所以,端午节很多习俗的主题就是避邪,比如佩戴避邪植物、饮雄黄酒、给小孩子戴香囊、系五彩丝、穿五毒衣护身等。

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不仅仅是仪式,其实很多都是有实际用途的。比如以前的人们在端午前后买几把菖蒲和艾叶,过节时点燃在住宅里外熏一熏,据说可确保一个夏天家中不生蚊虫。给孩子胸前挂着香袋,袋里的香料据说可以驱蚊;大人饮雄黄酒,并醮一点雄黄酒在孩子脑门上画个王字,可以起到驱疫排毒的作用。这些小小的仪式,也让我们世世代代祖先们做好了入夏的思想准备。

虽然现在的生活较之过去方便很多,但是过去的很多风俗,仍然可以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后代对历史多一些了解,也对大自然心存一份敬畏。妈妈可以把端午节的习俗转化为有趣的小游戏,既应了节日的景儿,也能让宝宝更好地了解咱们的端午节。

系五彩线

1.系五彩

我国的古人以五色为吉祥色。古时的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现在的河越来越少了,扔到水里也是一个意思)。据说,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戴五色线可保儿童长命、不受毒虫侵扰;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具体方法:妈妈帮助宝贝准备五种颜色的线(曾有记载为红、黄、蓝、白、黑五色,后来在民间没有严格的限定),让宝宝把它们搓在一起,然后由妈妈帮宝宝系在手腕、脚腕和脖颈上。系线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宝贝玩安静的游戏——妈妈事先和宝贝约定好,当妈妈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说“嘘”的时候,宝贝就保持安静,然后妈妈帮宝贝系线。如果宝宝不喜欢在三个地方都系,就戴在手腕一处也是可以的。

洗浴兰汤

2.洗浴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现代的妈妈们如能买到蒲、艾等香草煎水来洗固然最好,即使不用药草洗浴,我们还可以想些有趣的洗浴方式,给宝贝留下一个难忘的节日印象。

具体方法:准备一些安全无毒的鲜花,比如玫瑰花,取花瓣放在水中,给宝贝洗澡,对宝贝来说,既有宜人的芳香、又有美丽的颜色,对宝贝来说,是一种丰富的视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戏水游戏。

斗草3.斗

斗草是端午节的传统民间游戏,也称拔根儿(小明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小伙伴们平时也可以一起玩这个游戏。

具体方法: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恐怕已经没条件能随便拔来草儿或采摘树叶来玩这个游戏了,我们可以变通一下,改成玩“斗纸”游戏。宝宝和妈妈各自用柔软的纸搓成纸绳,然后交叉在一起成“十”字,比试谁的纸绳最结实。这种新奇的玩法,一定会让宝贝开心不已。妈妈们也可以开动脑筋用其它物品代替。

妈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端午节的食物

包粽子

1.包粽

现在每到端午节前,各大商场超市都在售卖各种包装精美的粽子,人们似乎很少自己动手包粽子了。我却非常怀念小的时候,家家户户包粽子和互赠粽子的情景。你知道吗?妈妈和宝宝一起包粽子,是多么好的亲子互动活动啊!

如果妈妈们也不会包粽子,你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先学习学习。

包粽子对于4岁以上的宝贝,可以尝试独自包一个粽子,形状如何不重要,关键是能做出一个完成的成品。系丝线的过程就请妈妈来配合一下吧,一定要扎得紧一点儿啊!

粽子包好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烧上水,水开后下粽子的全过程,这样亲身参与的体验非常重要,由此宝宝会懂得,一件任务是由很多个步骤组成的。

等到吃粽子的时候,宝宝的胃口一定很好吧!不过也要注意,因为粽子不是很容易消化的食物,小宝宝不能过多食用哦。

吃五黄2.吃黄

端午节吃五黄是江南的风俗。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

“五黄”过去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风俗改得更容易一些,即只要是五种带“黄”字或者黄颜色的食物即可。这个任务可以教给宝宝来完成,请宝贝想出五种这样的食物,然后妈妈请宝宝参与一起准备。这样的活动,一定会让宝贝激动不已,胃口也一定会很好呢。

端午节的故事和民谣

1.给宝宝讲端午节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宝宝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适合3-8岁的孩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带香包、插艾蒿、赛龙舟。

屈原是春秋时楚国的大官,他非常有才华,曾经建立过很多功绩。由于坏人陷害,他被国王免职。以后又被放逐,过着很艰苦的流浪生活。但是屈原一直都非常热爱祖国,他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后来楚国被秦兵攻破,屈原眼看国家被占,自己却帮不上忙,非常失望和伤心,他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跳进汨罗江,用生命激起人民的热情。

楚国百姓非常怀念屈原,就把米投入江中祭祀他。后来又怕米被鱼虾吃去,便用苇叶把米包起来,用丝线扎紧,做成粽子投到江里。人们还用五色丝线做成香包挂在身上,又用菖蒲、艾蒿插在门首,象征刀剑,镇服邪恶。

端午节挂艾草习俗的由来(适合4-10岁的孩子)

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2.端午节的民谣和谚语

有一些端午节的民谣和谚语简单有趣、朗朗上口,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诵读: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有趣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妈妈们可以带宝宝一起学习粽子的不同包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不会包粽子的爸妈不是好孩子》。

(*想回童年的庞晓明*)

由四川教育手机报开展的“音影中的父亲”--猜歌/电影名活动已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各位亲亲们的大力支持!

恭喜手机号为****、****、****、****、****、****、****、****、****、****、****、****读者成为本活动的幸运读者,亲们将获得10元话费,

恭喜手机号为****、****、****、****、****、****的亲们获得20元话费。

话费已充,请收到的亲亲们记得回复一下喔。

分享——回顶部,点击右上角“…”,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关键词——回复“夏令营”“去哪儿”“小升初”“初升高”“安全”“最新活动”“小学”“幼儿园报名”“高考”“成都新建幼儿园”“学英语”“成都幼儿园”“画画”“入园”“世纪的约定”“做作业”“刷牙”“大家小孩”“绘本馆”“儿童跳蚤市场”“儿童乐园”“情绪”“书单”“DIY”“游戏”“作文”等获取相关资讯!

往期精彩——四川教育手机报每周三期(周一、三、五,节假日除外),分为幼教/小学/中学三个版本,回复“日期”查看往期内容,如回复“”可查看4月10日内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73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