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今日端午端午养生全攻略
今天就是咱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啦!说到端午,除了粽子,你还能想到什么?又是一年端午时,吃喝玩乐在兰州i特别推出《端午养生全攻略》,快来看看吧!
端午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最为熟悉的还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
纪念屈原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被削职流放,后楚国亡,屈原内心痛苦,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
纪念伍子胥春秋时期,伍子胥楚国人,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后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饮雄黄酒
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
悬艾叶菖蒲
端午节期间,以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眉,以辟邪驱瘴,驱魔法鬼。
薰苍术
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实则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赛龙舟
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画额
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画王字,一借雄黄以去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端午节吃粽子,小伙伴们都知道,但你知道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别的饮食习俗,且各地食俗不一。今天就来跟着掌上青岛一起来多了解一些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吧!
江西南昌——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江浙扬州——吃“五红”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台湾——吃桃、茄子及菜豆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寿。
河南、浙江——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江南——吃“五黄”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福建晋江——吃煎堆“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吉林延边——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在民间习俗中,五月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用现代观点解释,此时天气由暖而热,万物生长,枝叶渐茂,但良莠并至,泥沙俱下。在动植物繁殖的大好季节,蚊虫、苍蝇、疫气等滋生。天气烦闷,容易烦躁忧郁,影响腑脏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伤害。那么,在端午节人们应该怎么养生保健?
适量运动过端午节,体育娱乐活动无疑是重要内容,龙舟竞渡的盛况、水中抢鸭的野趣、远足登山的壮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热天也需要运动。虽然不必有“夏练三伏”的强度,但适度动一动,出出汗,对机体是大有好处的。
心要清净夏日多湿多热,阳气也足。此时,神宜安,心宜静。心底清凉,没有过多杂念,行为就会不急不躁。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时间,以充沛精力,增强体力。饮食要清淡。
善于防暑夏季气温高,炎热难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怕热,也不要过分怕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个循环,人体要顺应这个循环,如果热天总呆在凉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统”就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反而不利于健康。
吃喝玩乐在兰州
美食/攻略/福利
观影/旅行/活动
小编
内容转载自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