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厦门人怎么过冬至老祖宗的习俗你还记得么

发布时间:2017-3-6 21:51:13   点击数:

冬至

冬至时间

18时44分

农历十一月廿三星期三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闽南人合家团聚的重要日子。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新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三候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冬至民俗,你知多少

厦门冬至民俗

吃汤圆

在闽南,冬至有搓汤圆吃汤圆的习俗。“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以前闽南人都把冬至当做新一年的开始,过冬至就是闽南人的小年。

祭祖

闽台民间对冬至非常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外出的人大多会在这一天回家过冬至,祭拜祖先。

冬至时节,这样养生1.冬至养生有“五忌”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忌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不可过度而伤身。

  四忌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2.万物之始,阳气为重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遍。

3.三九“补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令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

  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还适宜进补阿胶、膏方等,效果几乎是平时进补的两倍。

  然而,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天冷了,别忘了问候父母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林清玄:季节十二帖之冬至)

  冬至阳生春又来。新的开始,平安如意!

冬至,除了吃汤圆,

你们还吃了什么?饺子还是火锅?

快来留言,

让小编羡慕一下!

▍图文编辑:邻里社(linlishe)

▍转载授权请回复本微,关键词:转载









































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能根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5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