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爱茶人最不zao该yi忘记的端午

发布时间:2016-12-30 4:52:59   点击数:

有一年端午,还在读初中的我放学回到家,迎面碰到父亲。他见我放下书包便递了个铝制的水壶给我,让我到井边接水。临走前,他叮嘱我这个时辰的水特别好,特别是正午十二点的。

当时,我们住在靠近海边的小镇,喝水靠的是打出淡水的井。人们将淡水井的水通过管道分流到各个地方的蓄水井里。蓄水井不是我们常见的将头一探就能看到井底,井的上部是被用水泥墙密封起来,大概记得只留一面见天。打水的方式也很特别。每家每户自带软的水管。密封的井通往外面有一个只能容一根管道大小的小洞。打水人把水管一头插进洞里,然后在另一边用力吸气,井里的水在气压的作用下就往外流。

打水的井就在离家一百多米的地方。为了赶个好时辰,我急匆匆来到井边。其时,井边并没有其他人。我蹲了下来,插好水管准备吸气取水,眼光下意识眯到当空的烈日,像是为了对表。一走神,井里的水被我一口吞了下去。只记得当时喝下的水无比地甘甜,而且还有点冰。我不由思量起父亲让我打水的理由,心想这规矩会不会是父亲编的呢?端午节,又是在古代计时的午时,我打了一壶水。你说,古代人是讲究还是矫情呢?

返回家里,父亲让我们小孩子用我刚打上来的水洗脸。剩下的,他就自顾自地拿去泡茶了。我留心看了他的表情,有种志得意满的满足。

很多年过去了,我度过的几十个端午节。但是,每每回忆起端午节,当时的取水情节是在我印象里最深的。后来,父亲也还延续了取午时水(端午节午时取的水的专用名词)的习惯,但或许是因为搬到了县城,已经没有了活水的深井,打开水龙头就能取到的水感觉就没有那么珍贵。少了那些郑重其事的仪式感,这个习俗慢慢就被淡化。于我,没有了亲自取水的参与感,这个习俗也就成了记忆深处的一道痕迹。

在读《茶之书》一书时,日本人以为自宋朝以后,中国人似乎也没有了探索生命的激情。今日仔细对照我们的很多习俗,可见中国人的先人是如何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中国人一年中有很多节日,每个节日里又有各式的习俗。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民族来讲,这里有多少对于生活的热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即使是对生活最无所谓最麻木的人也会自然受到仪式的熏陶。这大抵就是祖先有意留给我们的关于美好生活的遗产。

爱茶人都知道,泡好一壶茶,取水是一等重要的事情。(当然,在《茶经》里井水是再次之的水,我们在这里的水主要是以特定时辰来区分。)端午正午的水被称为午时水。取午时水其实是汉族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据说在台湾地区这一传统一直都被保留下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台湾人民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得比我们好。而潮汕地区这种习俗是否已经被淡忘了,由于没有做过调查我也不得而知。我庆幸在我家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习俗。回想当年我去打水的时候并没有需要排队的,或许小镇上的人也造忘了这个习俗。

在民间,有用午时水泡茶和酿酒特别香醇的传说。甚至有用午时水洗脸能够起到明目的作用,喝午时水还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这里面或与易经的某些理论相符或未可知。可惜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很少看到相关的文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午时水”。)

这个端午节,我计划打一大桶午时水,用它来泡一壶满是记忆的好茶。泡什么好呢?开利号的好茶太多。开门红,任平生,创世纪,春水流,舞秋风还是冷清秋呢?我想泡一壶“春水流”最应景,因为当年无意间喝下的那口井水回味起来总是甘甜。

生活总是要有一些仪式感。对于每个未来的节日,我们总是要有所期待。那有多没有。或许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老去。当然,有些事,只有老了,才会想起。

开利号创业家的茶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50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