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端午节习俗之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由来和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吃粽子?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传说,公元前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河南星光艺术中心是一所集艺术类和文化类为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开设有民族舞,街舞,跆拳道,吉他,语言,英语,,书法,数学还有学前班,我相信,选择星光,就选择了未来!
河南星光艺术中心总校民间偏方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