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丨不能忘却的纪念,屈原那照亮了千年

发布时间:2024/3/21 13:04:28   点击数:

端午节的时候,总有些悲伤。源自对屈原的纪念,源自家国情怀的油然而生。楚国大夫屈原在汨罗江畔款款而行,歌声穿透了时空,影响了几千年国人的思绪。

01.龙舟竞渡,不应成为嬉戏,更重要的是怀念

宋代张耒《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明代边贡《午日观竞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张耒和边贡处在不同的朝代,在端午节的时候,在观看龙舟竞渡的时候,都不禁心生感慨。想起你千年前屈子的一腔爱国热忱,不禁思绪万千,忧愁万分。

02.历经千年,屈子的影响透过时空,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屈原在汨罗江边行走,同时也在奋笔疾书,留下了一曲《离骚》,照亮了千年的历史,让后人敬仰,也让后人竞相效仿。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人以屈原为榜样,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唱响了一曲曲优美的诗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用一生在探索,只为故国家园的兴盛,屈原用生命在求索,失去一切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唐代杜甫《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诗圣杜甫受屈原影响可谓非常之深,因此他才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一生为了家国兴亡、百姓疾苦而奔走呼吁,虽然最终未能平步青云,却青史留名。

宋代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生在乱世的辛弃疾,从小便陷入了异国他乡,但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从未冷却。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到处都有屈原的影子,到处都有家国情怀和屈原式的爱国热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屈原的兰草美人和君子的诗歌意象,在辛弃疾的诗词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这是对屈原的致敬,也是辛弃疾对自己高尚品格的自我要求。

03.结语:端午节更多的应该是怀念

又遇端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节日,在吃粽子、赛龙舟的同时,更应该怀念屈原那一腔爱国热情,更应该读一读历史,感受一下历史上那些和屈原一样,热爱着这个国家、热爱着这个民族的先辈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47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