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端午节以端午之名,诉说永恒的思念中国
端午节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那么,端午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
端,是“初始”的意思。古人按地支纪月,五月就是“午月”,端五就是初五,所以,最开始的时候,这个节日是叫“端五”,还叫“重五”等,一共有20多个名字,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吗
或许你有一个疑问: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吗?
在战国时,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但遭到贵族反对,受到诬陷、排挤,被流放到汨罗江。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消灭了,屈原听说后大为悲痛,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大石头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急忙划船营救,但始终没有找到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便把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划船活动也发展为龙舟竞赛。
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还把米团投入江中,于是形成了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吗
也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
相传在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和兄弟被楚王杀害,于是他投奔了吴国,并帮助吴王打败了楚国。不过,由于奸臣离间,后来的吴王不再信任伍子胥,还逼迫伍子胥自尽,并在伍子胥死后,于五月初五这日把他的尸体扔进江河之中。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士,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举行祭祀仪式。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很多说法,不过,最被人们接受的,是纪念屈原一说。
端午节习俗:艾草与菖蒲
古人在过端午节时,会采摘艾草,悬挂在门上,以祛除毒气,驱邪祛病。还有人采摘菖蒲的叶子,因为菖蒲也和艾草一样,是药用植物,有驱虫、提神等作用。
端午节习俗:戴香包
香包也叫香袋、香囊、荷包等,用碎布缝成,里边装着香料。香气还可以驱虫,古人认为香包还能辟邪。
端午节习俗:系五色线
端午节时,大人会在小孩的脖子、手腕、脚腕上系五色丝线,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在古代,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被看成吉祥色,给孩子佩戴这五种颜色的丝线或用五色线编成的饰物,寓意平安吉祥,能驱邪避凶。
有意思的是,五色线可不能随意摘下来丢掉哟,只有等到第一场雨降下的时候才能摘掉,而且要扔进河里,这样才能让不吉利随着河水流走。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在屈原投江之前就有了。很早以前,在长江以南,生活着百越人,他们以龙为图腾,每年五月初五都要祭祀龙神。他们划着刻有龙纹的小船,在水上往来,有时碰到一起,就开始比赛,最终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粽子,也叫角黍、筒粽,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明的。据称,晋代以后,粽子才被“推举”为端午节的“第一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