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红色足迹第五站革命陈列馆里列革命
重走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记忆
——革命陈列馆里列革命——
无锡革命陈列馆
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团队成员来到红色足迹第五站——无锡革命陈列馆(现无锡博物院西区四层),革命陈列馆里列革命,无数无锡地区近代以来革命文物、图片、资料于此被收藏、陈列与宣传,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堂,馆藏承载着在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青春与热血写就的时代诗篇。
实况考察:鉴古知今,以史明志
01
民族脊梁,大写担当——
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
浮雕墙
步入展厅,触目即是巨大的人物群像浮雕墙,石刻着暗红色的十个大字“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庄重与肃穆沉淀于胸,对先辈的追忆与缅怀油然而起,这些爱国仁人志士们在时代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毅然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也由此赋予无锡数千年的人文史一抹意味深沉的历史意蕴,增添了一份荡气回肠的浩然正气。
党旗
浮雕石墙旁即为鲜红热烈的党旗,党旗之下,入党誓词似乎也有了重量,更为偌大的展厅添了几分正气与厚重,而浮雕上的革命先烈们是过去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爱国忠诚的脊梁,是过去苦难而又辉煌的岁月里的敢担当的代表,也指引着后人由此掀开更为崭新的篇章。
展览
踏入展厅回廊,穿过“万方楼”,便可移步一览该展览选取的自五四运动起13位无锡籍爱国先辈所谱写的壮丽诗篇,于国际世界经济研讨会的钱俊瑞先生、三尺讲台前教授引力理论及相对论天体物理讨论的周培源先生、伏案写作的薛暮桥先生……他们以雕塑的模样立体再现于眼前,一场景一雕塑,一幅幅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展陈出的遗存实物,皆合力诉说着拳拳赤子丹心,娓娓道来每一位前辈曾洒下的热血。
玻璃展柜
玻璃展柜里也尘封着艰难困苦的革命记忆,秦邦宪先生颇具年代感的皮箱与眼镜;朱启祥先生曾使用过的书籍、抗美援朝时穿过的马甲;孙克定先生任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时的笔记本、使用过的地球仪和测量工具;陈志方先生的手稿《在大革命疾风暴雨的岁月里》、在解放战争时期使用的望远镜、中国驻叙利亚大使任命书;孙冶方先生年考察南斯拉夫留存下的提问备忘录,其中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等问题提出了探讨提纲……其皆无言却有力地向后人描摹出烽火年代里那不负初心、捧着赤子信仰以行动担当的民族脊梁是何模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2
以史为师,继往开来——
血与火的城市记忆
转入《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这一展览,其陈列着自年五四运动起至年无锡解放,无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基本按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四个历史阶段编列展出。
无锡革命奋斗史
该主题展览详细叙述了包含诸如“五四运动在无锡”、“党团组织的建立”、“工农运动的兴起和北伐军进驻无锡”;“抗日救亡运动”、“沦陷前后的抗日运动”、“日寇暴行和人民反抗”、“新四军挺进无锡”、“皖南事变在无锡的反响”、“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反清乡斗争”;“迎接解放”等等历史事件在内漫漫革命征程画卷,生动而又翔实,凝固成了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锡革命斗争史。
精神永恒
整个陈列的文献资料、历史照片、珍贵实物亦生动有力地再现了无锡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情景,而这革命征程的每一步紧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指引着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儿女在血与火的考验和锤炼中无畏牺牲,砥砺奋进,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敢抛头颅、甘洒热血,用炽热的血和鲜活的生命写下了光辉的红色篇章。
铭
记
历
史
成员感悟:薪火相传,续写华章
一部无锡革命简史,多少革命先辈,无疑都谆谆告诉着后世的我们:历史是不能也不该被忘记的,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后人更应尤当珍惜。通过对先辈的追思与缅怀,对红色历史的挖掘与细究,诚觉把握今天、开创明天都应基于承认昨天、了解昨天,先辈们一个个平凡而又崇高的名字、一行行简短而又厚重的事迹见证了其于艰难岁月里不懈斗争的勇毅,这是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未尽华章,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找寻血脉里潜沉的红色基因,于红色历史重温中接过这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敢担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再燃火种,与时俱进,不负前辈以写就的光辉历史,探索更辉煌的未来。
年2月20日,“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团队成员于革命陈列馆列革命,实地考察无锡博物院中无锡革命陈列馆的现实发展情况,整理相关图文史料,缅怀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革命先辈,重温新民主主义时期无锡的革命历史,再悟初心使命,再叙红色篇章。
文案:浦丽娜
编辑:夏雨然
审核:浦丽娜
初心使者
重走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记忆
期待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