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专题端午节细说端午

发布时间:2021-4-5 21:45:25   点击数:

小时候过端午是整个上半年的期待,"雄黄酒,洒庭户,娃娃头上画老虎,叫上姐姐过端午。”一边念叨一边玩耍,只是感觉挺好,但不知道有多好。因为那时候也没见过粽子,也不知道赛龙舟与中华民族图腾的传说,只听老人们说是祭奠屈原,但也不知道屈原是何许人也。只知道吃凉糕(农村连粽子都没见过),门口贴上黄纸、红纸剪的老虎和鸡,这一天,嫁岀去的女儿要回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也称:“女儿节”。记得丘比的同学写了一首小诗来叙述此事:“端阳陌上艾草肥,惜取香枝挂门扉。烹鸡煮粥日停午,家家迎得嫁女归。”还有就是村里或者谁家杀口猪,猪肉借给各家各户,过年再还。最开心的就是这一天孩子们玩的再野,弄的再脏,大人们是不会计较的,其实,童年的端午也不过如此,所谓"挺好"、“开心"实质是孩童之心,无忧无虑而已。

今天想来,端午节作为一个法定的节假日,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爱国情结,同时又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就是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屈原的生活时代正是强大的楚国走向没落衰败时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有敏锐的政治远见,并主张革新,但是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楚王和其他贵族的支持,就在楚国郢都被秦国攻破之时,他感到无比痛苦,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至屈原死后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纪念他,以划龙船象征当时楚国人民打捞屈原尸体的情景,以吃粽子祭祀他,并用竹筒装米投到河里让他享用,同时也喂蛟龙以免吃屈原尸体。因为屈原是被代表邪恶的奸臣所害,所以插艾草和喝雄黄酒是用来避邪除恶的。因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所以毛泽东主席作诗一首高度评价。"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现在的端午又不一样了,真是“龙舟竞发,岁月摧人"。我已年逾花甲,盼望孩子们回家过节,思念老人,牵挂孩子,正是:"昨夜双亲同入梦,天明又见端午来。滩头地傍选艾草,人间无疾又无灾"。记得父亲在端午天亮就领我拔艾草,回到村里分给各家各户系在门头,再整点五色线,给邻居的孩子们栓在手腕上,端上半碗雄黄酒,给孩子们身上或点或洒,据说能够避邪,除病,免灾。艾草是张天师用来降魔的法宝,“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提菖蒲剑,降魔五万五。”雄黄酒更历害,能使白淑贞原形毕露。五色线栓在脚手腕上,等待第一次雷雨天,取下扔在水里把灾病带走。

过去对这些传说一直不以为然,现在不知何故,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原来它是热爱祖国,崇尚文化,团结奋进的一个纪念日。所以我一早就给娃们把端午鸡、黄老虎、艾草、五色线准备齐全,不同的是不像父亲那样在村里逐门逐户给孩子们送去了,城里人挺娇气,甚至艾草还过敏,咱也不敢送去,所以只能给自家人了。不管三岁的孙子和九岁的外孙现在懂不懂这个节日的意义,我想,他们这一辈将来会比我们理解的更透彻,传承的更好。

闲暇无事,每逢传统节日就胡乱写点,其实也是续貂,总之,我认为:童年的所谓快乐便是无忧无虑!老年也有快乐,就是常想点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红火事!顺便也做点自以为有意思的事。也让晚辈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吗?

来源:多彩固阳

编辑:王冬雪

审核:黄海霞

监制:王艳强

技术支持:锡盟优易科技有限公司(锡林信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23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