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谚语及歌谣
端
午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端午节谚语
篇一:
1、端午的黄鱼——在盛市上
2、癞蛤蟆躲端午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3、郭呆子过端午——平常一样
4、端午节才贴对联——跟不上形势
5、端午节赛马——走着瞧;走着看
6、端午节贴春联——跟不上形势
7、癞蝌蟆躲端午——躲一会儿是一会儿
8、端午节前的癞蛤蟆——躲得过初五,躲不过初十
9、五月端午的黄花鱼——正在盛市上
10、端午节的蛤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11、端午后的莒蒲——过时候不顶用
12、端午节赛龙舟——传统节目;争先恐后
13、端午节的癞蛤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14、瘌蛤蟆躲端午——躲一时,是一时
15、端午节卖粽叶——过时货
16、端午节后布谷叫——过时啦(比喻迟了。)
17、端午节划龙舟——载歌载舞
18、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19、过端午的龙头——光耍嘴,
20、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21、癞疙疤躲端午——躲得过初五,躲不过十五
22、五月端午的黄鱼——在盛市上;在势上;在市上
23、端午日死外母——轮到着符节
24、端午节的粽子——一串儿
25、端午节拜年——不是时候
26、端午节包粽子——有棱有角
27、端午节吃饺子——与众不同
28、端午节吃粽子——皆大欢喜
29、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30、端午吃饺子——与众不同
篇二: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3、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4、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5、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6、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7、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8、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9、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10、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
篇三: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
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台湾)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五月节,小哒埠。(广东)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端午节歌谣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责任编辑:徐继文)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3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