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培养人文底蕴过好传统节日中国学生发

发布时间:2016-11-25 1:38:46   点击数:

9.13日国家教育部刚刚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文化基础这一部分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的阐释中谈到,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接、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我个人认为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就是人文底蕴培养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中国到底有多少传统节日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少于二十个。而国人一般较为熟悉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端午节、中秋节与重阳节。而实际上,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当中,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延续下来,例如寒食节、中元节、下元节与腊八节,但这些节日因为现在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已逐渐式微,有些仅存于某一小块地区的风俗之中,有些更只能在民俗书中看到。

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在遥远的古代都可以追溯其渊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溯源

一部分节日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神、祭天地、祭祖活动。如春节,学者一般认为出自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而中秋节,据史书记载最早是始于周朝的祭月;至于七夕,据研究最早来源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还有重阳节,是起源于先秦时代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类似的还有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一部分节日则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某位拥有良好品德的人物。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自尽的贤臣屈原;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的忠臣介子推;

有的节日是带有宗教的印记。如元宵节古亦称“上元节”,与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具体来说,正月十五上元节庆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下元节,吃冷食熟食以纪念贤人,它们并为道教的三大节日;如地藏节,则是来源于佛教传说,是为了敬拜地藏菩萨。

有的节日则是由古老的节气转变而来。如清明节是源自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转化而来;而冬至也属于这类节日。

在国民的文化血脉中,这些传统节日早已深深地扎下根基。在这些节日的活动里,几乎可以囊盖古代所有的民间活动。如春节的习俗里就包含了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吃年夜饭、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至于古时的正月十五夜元宵节观灯,则类似于现代人欣赏联欢晚会的文娱消遣。而古时的清明节不仅承载了扫墓的目的,在其间也进行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衣食住行、文娱消遣、体育活动,不一而足。

一年级二班刘昱成在放孔明灯

为了让我们一年级小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传统,了解中秋节,我们巴蜀蓝湖郡一年级走读班给孩子们设计了一项周末主题作业,这份作业单里面有对中秋节来历的认知,通过故事的演讲了解中秋的的传说,月饼的来历,这是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与家人赏月、拜月,为家里的亲人们分月饼、为团圆饭贡献力量,这是让孩子体会感恩与孝道;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五彩斑斓的颜色,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一份学科整合的周末主题作业,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赏。

看到家长们的反馈和孩子们交上来的主题作业单,我们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一样都很注重这样的传统节日主题作业实践活动。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传承节日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是维系传统文化的纽带。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典书籍,另一方面则是亲身体验,后者又比前者来得重要得多。而传统节日,从古到今,跨越了几千年,囊括了丰富的民俗活动,更包含了生动的历史故事、以及有益的思想哲理。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能事半功倍地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里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如重阳节提倡尊老,清明节与寒食节提倡缅怀先人,下元节与端午节提倡敬重贤人。这些节日对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再者,庆祝传统节日可以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庆祝传统节日,使得国民为中华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能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

一年级二班周语煊在为家人分月饼

在以后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我们还会设计更多的符合课程整合的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意义所在。在传统节日的风俗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作为班主任向家长宣传好我们的传统节日、重视我们的节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做到举止文明仪表端庄,团结同学乐于奉献,也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良好表现。

中国传统节日历经千年能延续至今,可以说,这些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经进入民众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责任,共同地把这笔财富带给我们的孩子。

文章系原创,转载需授权。

图文编辑:姚付利△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2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