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文化影响 >> 端午文化中的糟粕
端午文化中的糟粕
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这里就端午节的起源,试从另类的角度,剖析几个与之相关的人物。
一、屈原。作为正直爱民的代表,爱国忠君的标签,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光正的形象煌煌中天。想要叽歪几句,心中不觉惴然。倘考证不足,说理不明,有损屈子清誉,则百死而莫恕了。屈大夫啊,若有不敬,皆本人之刻薄天性使然,望宽恕则个!
屈原的爱国。诚然,屈原爱国,但他爱的只是作为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的楚国。从现代政治架构的角度来看,楚国只相当于一个高度自治的省而已,屈原爱国,其实是爱省,如果他真的爱国,就应该为维护一个安定团结繁荣富强的周王朝而付出毕生的努力,而不是维护一个不听中央号令、自封为王的楚国。《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与朱子柳比文,抨击孟子,说:“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战国之时,周天子尚在,孟子何以不去辅佐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未免是大违于圣贤之道。此话令朱子柳无言以对。其实先秦时代的学者,从孔子以下,大都怀抱着大一统的理想,为此通常都不择国而仕。以此观之,屈原的爱国,只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几近于今天的藏独、疆独分子。
屈原的忠君。屈原先后事三位国君,皆不欢而散,纵有客观原因,其本人亦难辞其咎。以尔之清廉,反衬同僚之不忠;以尔之洞见,反衬楚王之昏庸;一旦国灭,投江而死,却给楚王留下万世骂名,凡此种种,皆非为官为臣之道也。
二、伍子胥。这简直是一个烂人,我实在想不通他有哪一点值得人们去纪念。首先是不忠,父兄为楚王杀害,背负血海深仇,不得已投奔敌国,此无可厚非。然为一己之私怨,引敌兵入境,致生灵涂炭,可乎?其次不仁,楚王既死,竟掘墓开棺,鞭尸三百,其残暴之恶行简直令人发指!不臣,自恃有拥立之功,对吴王常以小儿视之,言谈举止之间多有不敬,吴王早有杀其之心,只是未得其便而已。这是一个充满戾气的人,一个心中只有仇恨的人,及至被杀,仍留下恶毒的诅咒,要悬目东门,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一个这样的人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正面典型,除了传递冤冤相报的价值观之外,我不知道会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三、曹娥。父溺死于江中,数于不见尸体,曹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数日,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五日后其尸负父尸浮出水面。后人以其至孝,将端午节作为她的纪念日。曹娥对父亲的感情,确实令人感动,然斯人已逝,生者唯有坚强地活着,才是对其最好的安慰。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才是我们今天应该倡导的价值观,君臣父子,乃腐朽糟粕,宜当扬弃,以此观之,曹娥的行为,实在不足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辩证的对待传统文化,坚持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如果您喜欢毫米的文章,请长按下面的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whys/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