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基本简介 >> 听听许嵩的清明雨上,感受国学中清明文
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
关键词:国学、清明节文化、许嵩《清明雨上》
响马书生原创,持续推荐好音乐(许嵩国学系列其五),推荐国学文化。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许嵩的国风作品,每一首都在诉说一段优美的故事,都能成为一部绝美的小说。
许嵩有才努力,他的国风作品让人沉迷。之前我曾经推荐过他的几首作品,正值清明节之时,借许嵩《清明雨上》,来谈谈中国的清明文化。
关于清明节文化
对于清明,大家可能瞬间想到的是上学时扫墓的情景,那时候制作的小白花,别在胸前,当然学校门口也有售卖的,然后老师带队,前往烈士陵园,祭奠革命烈士。
不知道什么时候清明节成为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些年国家重视国学,提倡学习国学,这一点格外值得称赞。清明节在寒食节后的一二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如此时节,也是大地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的时候,不但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感受自然、踏春的美好时节。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
关于清明诗词
清明节既然为传统节日,亦是文人擅于描绘的场景之一,最有名的自然是《清明》了,此诗为杜牧所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在这个时节,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古人很多时候都是借酒消愁;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整首诗读起来非常节凑,将人物的情绪刻画的非常饱满。
第二首是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古代的时候,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第三首介绍的是程颢的《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不知道是因为节气的关系,根据生活经验,往往清明这一天下雨。
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
关于《清明雨上》
在我看来,现在的歌曲就是若干年后的优美诗词。
许嵩的这首《清明雨上》,幽怨唯美,旋律平缓惆怅。
窗透初晓,阳光和煦的洒在西桥之上,我看着天空的白云,微微荡漾,让我记起了你荷风微摆的衣角。如今木雕流金,时光若白驹过隙,距离封笔,已然七年。不再动笔,只因在我笔下,唯有描绘你美丽的身影。
细雨缓缓落下,我脸上的泪痕,不知是雨水,还是对你的相思,“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我独自一人彷徨,不知道天堂的你过得是否安好,如今清明雨上,我带着这曲相思之曲来看望你。
你听远方空灵的琴声,和落雨一同归来,这像是我的心事,如今细细说给你听,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我独自看着月光,灯火摇曳,怀念红袖添香的美好,这是红尘旧梦,已然遥远。
唯美国风系列:
徜徉在唯美的山水之间,看许嵩如何回忆打着油纸伞的美丽
难诉衷肠的中国风,从东风破到庐州月走过的唯美之路
一夜惊梦,谁又知道许嵩的离别感伤是什么?
你是否听过许嵩的南山忆,看那一纸寂寞和几盏渔火
中国风的国学浪漫,谁才是许嵩的宿敌?
单选
你听过许嵩的《清明雨上》吗?
听过。没有。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响马书生原创(那些用音乐纪念的年少事之许嵩国风系列),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