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展览 | 一支画笔绘“端午”—

发布时间:2016-11-1 12:11:38   点击数:
展览 | 一支画笔绘“端午”— 点击上方“艺加文投”可以订阅哦!

非遗丹青·傅益瑶《端午颂》长卷展

主办单位:中国非遗上海展示中心、朵云轩集团、中西书局

承办单位:云上·朵云沙龙

展览日期:年8月15日——8月21日

展览地点:上海南京东路号5楼云上·朵云沙龙

8月15日,“非遗丹青·傅益瑶《端午颂》长卷展”将在上海南京东路朵云轩五楼拉开帷幕。傅益瑶是傅抱石之女,此次展出的《端午颂》长卷是她多年的心血之作,本次展览也是《端午颂》长卷全国巡回展的第二站,首展于今年5月25日在北京展出,好评如潮。

《端午颂》国画长卷,画面长cm、高cm,面积平方尺,人物有千人之多。为画好这幅巨作,傅益瑶前后酝酿了三年,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并到湖北秭归和西塞等地观察体验相关民俗活动,速写草稿就有两大本,光绘画就用了一年半时间,于年创作完成这幅大型山水人物长卷。《端午颂》以传统山水人物长卷的形式,再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活态传承现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既是中国画创作题材别开生面的表现,又是探索人类“非遗”保护的一种有价值的方式——用画笔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颂》长卷章法布局生动灵活,原生态的山水绘画表现,天宇青山之下各种人物的动姿描绘,其组合安排,更具生活的鲜活性,和表现的艺术性、趣味性,是人物与山水的结合,古典与现实的观照,全景与特写的组合,成为中国文化、民俗节日——“端午”的一曲丹青颂歌。傅益瑶得其父笔墨之道,技术上也趋于圆熟,富有女性的圆转和细腻,有娓娓道来的抒情特色。她习惯于中锋用笔,画山川林木以散锋为主,先干后湿,运笔成象,皴笔或垂直交错,或水平纵横,或卷曲缠绕,沟壑平畴看似自然天成;加上或浓或淡的墨点聚簇成林,显出山峰的奇秀和丘陵的逶迤之态。

面对《端午颂》,就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高潮迭起的图画让人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悠长和空间场面的转换,移步换形,继而有序地让你领略端午活动的魅力。据悉,傅益瑶已将这幅国画长卷捐赠给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筹建中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收藏。

《端午颂》

《云中君》

云中君是先秦华夏神话中的云神,屈原写有《九歌》一组祭神乐歌,内中“云中君”篇,是祭祀云神的歌舞辞,她飘忽回环,“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画家借鉴其父傅抱石《九歌》之作,以美丽的女神形象沟通上天、人间的境界,以表现实社会对远古人物的崇敬之情。

《美丽的乡村》

杜甫形容秭归一带山势,有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画家用她如椽之笔,点染皴擦,在天地间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的青绿画卷。画中有着静谧安宁的景色,黑瓦白墙的村落、砖石垒砌的小桥,呈现出一幅自然、生命和谐的图景。

《屈原像》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端为初始之意,农历五月为“午”月,端五就是初五,五月单五,转音为“端午”。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馋言放逐,“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终怀石投江,人们世代怀念,膜拜祭奠,以各种方式向先贤致敬,吟诗唱歌,驱禳辟邪等,逐渐沉淀为民俗节日,成为端午节的主要精神内涵,并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煮粽》

端午食粽是纪念屈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屈原投江,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为“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戏装人物》

唱戏文,扮古装人物,是端午盛会的一种喜庆内容。戏剧装扮的人,与道具合而一体,踩着高翘,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回娘家的小媳妇,坐在小毛驴上,喜孜孜,俏打扮,一路走,一路颠簸摇摆,晃晃悠悠,极尽喜乐之事。

傅益瑶著名水墨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年末赴东瀛留学,师从平山郁夫等。水墨画多为巨制,秉承其父雄浑酣畅风格的同时,又有着女性温婉细腻的笔墨情调,中锋用笔,苍润佳丽,富含人生智慧和感情,带有浓厚的抒情风格。先后在法国、美国、瑞士、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40余次。年获日本最高美术评论奖“伦雅美术奖”;年获日本“神道神社文化奖”;年获“日本祭文化普及功劳奖”。









































白癜风治疗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jbjj/16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