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端午节,看禅宗十牛图
刘女士遭遇到了中年婚姻危机。
本以为家庭和睦的她,突然间老公向他提出了离婚。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那个被突然袭击的罗子君一样。她昨天还沉浸在她美满的婚姻和爱情里,今天老公就摊牌了。任她崩溃大哭,任她苦苦哀求,老公硬是铁了心要离。
老公跟她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了,也没有共同语言了,不能相互的支持和陪伴了。
更重要的是,老公出轨了,即便那个女人感觉还不如她年轻美丽,但是老公去意已决。
对于刘女士来说,这场婚姻危机成为了她人生一道重要的坎。
下面,我们用《禅宗十牛图》,探寻一下化解婚姻危机之道。
一、未牧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此时,刘女士的心中有着一头像图中这样暴走的黑牛。她就像这个牧童一样,对内心的黑牛毫无掌控之力,任由它咆哮、嘶吼和践踏庄稼。
她难过、委屈、伤心,又很愤怒,那个口口声声说对她好的老公,竟然这么不声不响的就变卦了,他何曾照顾过她的感受和想法?
这种折磨的感觉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爸妈出去干活,将她独自留在家里。她孤独,害怕,不明白爸妈为什么不来陪她,为什么要抛下她自己?
这种被抛弃的感受一直伴随着她,让她感到不安全,幸好刚结婚那几年,老公对她非常的好,经常给她安慰和支持,她以为找到自己终生的依靠,不曾想,那种害怕的感觉还是又回来了。
面对黑牛,她感到无助、脆弱、无力。很显然,她也无法和黑牛对抗。
二、初调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刘女士通过不断的觉察内心,渐渐的对黑牛有了一点掌控的力量。她找到了牛鼻子,牛鼻子是牛身上最关键的地方。就像人最脆弱的地方是我们的呼吸,调整呼吸,觉察此时此刻,虽然觉察的力量还非常薄弱,但是开始的契机非常珍贵。
此刻,我们慢慢的跨越了过去的舒适区,跨越了我们给自己构筑的童话,开始面对内心。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不断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欺骗自己。
而面对真实的自己,需要勇气,更需要不断觉察。
三、受制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这一步,有了更多的觉察,活在当下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内心的黑牛慢慢的被意识所掌控,牛头开始变白。
刘女士慢慢地和内心的恐惧感靠近,试图一点点的接纳,而不是视它为洪水猛兽。
有那么些时刻,她发现自己能够和这种恐惧共处一会了,虽然老公非要离婚还是时不时地会让她感到难过,但是她感觉已经好多了。
建议她还是要有意识的训练自身觉察的能力,“手把盲绳”不敢有任何松懈。
四、回首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这一步,癫狂的黑牛渐调柔,牧童不敢完全的松开它,但是已经可以将它栓在树上呆一会了。
自我觉察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深,甚至有时候,不用去刻意的控制。
被出轨和被离婚的感觉还在,但是已经可以做到适度的放一放了。
进入这个阶段的刘女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开始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有时,她也会彷徨,无法承受,但是她懂得倾诉和寻找抱持的环境,接纳失去的过程,看到关于自己的人生更大的一个可能。
从前她以为自己是没有挑战和竞争的能力的,她以为自己最大的本事就是找了个好老公。
现在,她在尽可能的挖掘自己,虽然有一些东西还不确定,但是她已经不那么焦虑了,头脑渐渐的开始变得清晰,生命的希望开始慢慢萌芽。
五、驯伏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经过更久的和黑牛相处,意识和潜意识渐渐的融合,牧童不需要牵绳了,对内心的恐惧能够更为自如的控制,牛慢慢的已经有三分之二变白,“日暮碧云芳草地”,这是一个非常悠闲、自在的境地。
在面对危机带给我们紧张的时候,我们放松身心,调匀呼吸,逐渐的解除身体的紧张和内心的恐惧。
面对被出轨,面对被离婚,似乎也没那么痛苦了,同时也感觉没有那么难以应对了,人生还有更多的精彩之处,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孤寂,但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六、无碍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此刻的牧童内心已没有挂碍,牛几乎也完全变白了,只剩下尾巴是黑的,他可以安心的吹笛子,“一曲升平乐有余”,牛不用管了,内心依然清静,享受笛子的悠扬和自然的美好。
觉察慢慢的变成了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开始在危机中变得更加勇敢,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勇于承担责任,内心真正具备了真正的力量。
七、任运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牛已经完全变白,江南的春天,水绿山青,堤岸杨柳,阳光灿烂。“淡烟芳草绿茸茸”,烟雨蒙蒙,淡淡的烟雾,满地都是芳草,绿杨一片青幽。
饿了就吃,口干了就喝,虽然牧童在睡觉,但是牛也没有离开,自然的在吃草。
婚姻危机中的当事人更加的有力量,他对内心的恐惧已完全不再控制,却已然在控制之中,他能够美妙的享受此时此刻了,他对未来没有任何担忧,更多的是信心。
她还是那个她,但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她了。
就像走出婚姻危机的罗子君,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一样。
八、相忘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此刻的牛已经升天了,常在白云中。烦恼没有了,忧愁不在了,不切实际的期待也清空了,月亮透过白云照进来,一片白。
危机对于当事人来说,已然不再是一个问题。问题消失,剩下更多的关于自我的存在。
你开始不期待能够怎样,也不执着一定要挽回婚姻,而是真正的投入自己,活成自己最自在的样子。
九、独照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牛没有了,杂念没有了,“牛儿无处牧童闲”,牛找不到了,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青天上面还有一点点白云;碧嶂,这个境界清明,牧童自己明白了。“拍手高歌明月下”,一切空了。
走了那么久,我们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这就像一个轮回一样。解决了心中的黑牛,同时也就解决了现实的危机。
虚无的想象没有了,而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当下的体验,自在、放松,内心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十、双泯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双泯”,人也不见,牛也不见。“明月光含万象空”,只有自性一片光明。“若问其中端的意”,究竟怎么是对呢?很自然,“野花芳草自丛丛”。
走到这一步,一个人就完成了生命的终极回归,最后归于自然。
这是一个从生到灭再到无的一个过程,大自然就是这样生生不息、持续繁衍。
最后面对婚姻危机,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对抗危机,二是从危机中寻找机会。
驯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和牛融为一体。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活在一种虚幻里,比如刘女士自以为的美满的婚姻。而只有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不得不面对真实,真实的世界有它的美好,也有它的残酷。
只有学会面对真实的世界,我们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只有我们不害怕失去婚姻,失去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的拥有婚姻,拥有关系。
从内心的黑牛暴走,到最后的人和牛都消失,我们完成了一个内在从生到灭再到无的这样一个过程。
至此,我们的人生开始不被那些童年的创伤所左右,更有力量,更能勇敢的活在当下,觉察每一次呼吸,享受生命每一个的瞬间。
无数个存在的瞬间,就构成了整个生命的永恒。
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粽子节”“诗人节”“龙舟节”“女儿节”等等。“端午”一名,源于古代干支纪年,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数字计时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这一名称。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传说故事流传最广,也有纪念孝女曹娥和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五月酷暑将临,瘟疫多生,故古人将五月称为“恶月”,初五被称为“恶日”,此时需要举行相应的避邪禳灾的仪式。可以说,端午节早期的主题驱邪避疫、适应自然,是基于远古民众虔诚的原始信仰、巫术观念。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首描写端午的民谣,体现出端午节吃粽子在全国各地的普遍性。早在宋代《岁时杂记》中就有记载粽子的多样种类,有角粽、锥粽、棱粽等等。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深情回忆起了祖母去世前包粽子的往事,“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端午节除了粽子外,还有很多地方美食。在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时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高潮。竞渡最早源于南方的吴越、荆楚等地。赛龙舟至今在南方水乡地区传承,并且主要表现为水上竞技运动。在北方有水的地方,端午也有龙舟会,如北京通州地区端午节“演龙舟于运河之中以为戏”。
端午节还有一个别称——女儿节,这一别称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明代北京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五日,家家打扮小闺女,给她们戴上石榴花。出嫁女也各自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另外,端午节被称为“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
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未来的岳丈家中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北方部分地区现在还流传此习俗,称为“追节”。
同样,已婚的女儿也要带着礼物回娘家。江苏、湖北、陕西,新嫁女在端午前要回娘家,且带着幼儿,称为“躲端午”。
娘家也会给女儿回礼。在陕西的一些地方,娘家给女儿的礼物叫作“端阳礼”,包括夏令衣物、扇子,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绣有蛤蟆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着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的能力。
端午节也是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好时节。
在一些地方,女孩子会把自己亲手绣的装有艾草或者朱砂的荷包送给自己心仪的男子,如果男子收下了礼物,就表示他也喜欢这个女孩子。
今日端午
想好给谁送香荷包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