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古诗词与谚语中的端午习俗,如今传承的还剩
端午小诗
深圳.lufie
鹏城榴花吐,南山荔枝熟。
饮菖蒲,钗艾束,与龙争角黍。梅夏浪风舞,端阳系粽福。
点雄黄,击画鼓,儿郎歌竞渡。
端午节安康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小贴士:端午节因风俗流传是恶日,辟邪日,故在端午不可祝端午节快乐,而应该祝端午节安康。
民俗活动: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相关诗句: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__张耒《和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__苏轼《浣溪沙·端午》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__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__陆游《乙卯重五诗》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__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__苏轼《浣溪沙·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__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__杜甫《端午日赐衣》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__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__赵蕃《端午三首》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__殷尧藩《同州端午》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__殷尧藩《端午日》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相关谚语: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东)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江浙)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更多赏析诗经美到骨子里的那些句子: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元曲赏析:黯然销魂者,唯别离而已矣20段唯美却又戳心的道理,读懂了却也长大了全国各地芒种谚语大全,你家乡是不是这样说?10个芒种谚语,你知道里面蕴含的道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