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申遗 >> 端午节,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由于闰四月的缘故,今年的端午节落在6月25日,与年和年的端午节并列为21世纪最晚的端午节。
端午节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许多,其中普及度最高的版本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来,没听过的小花粉搬好板凳认真听故事啦,听过的也跟随我们一起重温,看看这跟你知道的是否有偏差。
两千多年前,屈原出生于楚国秭归(今属湖北省)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很聪明,爱读书,也爱写诗。长大后,屈原当了楚国的大官。屈原在做官期间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提出与齐国结盟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屈原最终被免去官职、赶出都城,流放到遥远的沅湘流域。他在流放的岁月里,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见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屈原悲愤不已,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投江以后,乡亲们闻讯赶来打捞他的尸体,却怎么也找不到。乡亲们举着招魂幡,唱着招魂曲,呼唤屈原的名字。担心鱼虾因为饥饿去咬屈原的身体,乡亲们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中,有的甚至捧来了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鱼蚌水兽喝了就会晕过去,不会伤害屈原。渐渐地,人们用箬竹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这便发展成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小花粉们,这与你们所了解的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是否一致呢?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们知道吗?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端午食粽
说到端午节,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通过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挂艾草与菖蒲
民间,人们认为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菖蒲又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因此,在端午节前后,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每家每户的门窗上插着菖蒲与艾条。
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驱邪迎吉作用。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习俗外,还有聚午宴、洗草药水、佩香囊、贴“午时符”等习俗。
小花粉们,这些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看完之后,你是不是对端午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