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习俗深植于屈原故里后裔的心田人民资

发布时间:2024/3/29 15:41:05   点击数:

王作栋,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宜昌市文联原副主席,副研究馆员。74岁的王作栋在全国民间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的主要区别,在于端午节有明确的人物指向。端午节纪念屈原,是经过多年历史长河的涤荡,在民间、官方所形成的共识。

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这是国家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从古迄今发挥着凝聚力、向心力。考量的共性标准之外,重要的便是个案的特色。

端午祭祀屈原的习俗流程,在屈原故里秭归保存下来了——三过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十五、农历五月廿五),包粽子、插艾蒿、挂菖蒲、戴香包、饮雄黄酒、煮艾蒿洗澡,和祭奠屈原仪礼、龙舟挂红、游江招魂、龙舟竞渡、骚坛诗会等,源远流长的所有环节相辅相成,屈原故里沿袭至今。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是全国各地端午习俗的代表。

秭归生产生活习俗中同时有一些伴生事象,例如“牛耕不用绳索拽,丧葬均用红棺材,男女老少赶诗赛,屈原当作神仙拜”,当地传说均与屈原有关。这些伴生事象,彰显了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内涵,体现了对屈原人格品质的尊崇,已经深深植根于屈原故里后裔的心田,渗透在一代代子民的血液中。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万龙云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48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