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粽叶飘香端午至看看天门人怎样过端午
进入六月
在八哥鸟似近似远的啼鸣中
传统的氤氲着粽香的端午节来了
天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都浮动着端午特有的气息
是的,端午节,
是为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
全中国的百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怀念
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从月明星稀的光华中走来
从烟雨朦胧的雨巷中走来
从澄澈通透的初夏中走来
那么,端午节
与粽子相关的记忆是什么呢?
在你的老家,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最好吃的粽子在哪里?
原来,飘香的粽叶里,
不仅包裹着舌尖上的味道,
更包裹着浓浓的乡愁,
深深的人文沉淀。
端午将至,我市打粽叶、包粽子等民俗活动
体现浓浓的传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打粽叶▲
“看看谁包的粽子大!”天门实验小学在“云课堂”里开展“品端午话习俗传文明”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
粽子
飘香
包粽子▲
超市里粽子琳琅满目▲
包粽子▲
包粽子▲
天门特百惠专卖店的会员们在学习包粽子▲
端午节
粽叶里的美丽乡愁
作者:颜林平
我的粽子,是你读不懂的孤独
6月15日清晨,鸟鸣欢畅,农田里早有人去埋头栽秧了。佛子山镇北港村16组50多岁的村民黄爱美、王望平挎着竹篮,一头钻进翠绿的茂盛的芦苇荡里,窸窸窣窣一片片采摘鲜嫩的粽叶。
粽叶采回家后,她们赶紧用清水浸泡,放在锅里煮一煮,再剪去叶尖和叶根两头。那泛黄的柔韧的鲜活的叶片,包起粽子来,便显得格外顺手。
包粽子,这看似简单的工序,而黄爱美、王望平却一丝不苟。每个环节,都被她们料理得非常周到。
且看,她们先把粽叶层层叠叠地铺好;再在桶里盛上用碱水拌好的糯米,绿豆和红枣点缀其间;然后一招一式精心拿捏,用牙咬着绳子的另一端,把粽叶将糯米捆绑成菱角状,拼全力把粽子勒得紧紧的,形态匀称,小巧玲珑。
黄爱美说:“用心做出来的粽子才会有灵气!”捆绑粽子需要一些技巧:只见她们信手捻起两片粽叶,灵活的手指在叶间快速穿梭,掬一小捧白花花的糯米倾注其间,片刻功夫,一只只饱满的有棱有角的活灵活现的绿油油的粽子便呈现开来。这魔术般的一幕,让人惊叹不已。少顷,粽子的清香已经在庭前院后弥漫开来。
术业有专攻。黄爱美、王望平专注地包着粽子,用自己手心的温度,呵护着传统文化与美食的生命力。
据介绍,她们的儿子媳妇都到广州去做服装生意去了,她们留守在家照料孙子,一年四季都难得和儿子媳妇打个照面。以前,过端午节,她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打粽叶、包粽子,其乐融融。而现在,她们除了照看孙子,便是栽秧割谷侍候农田。
眼下,端午节如期而至。尽管她们忙忙碌碌打粽叶、包粽子,可心里冷清得慌:“要是孩子们能够回来,一家人挤在饭桌上吃粽子,那该多好呀!”
而这,只是美好的想象。粽叶里,有她们太多的眷恋和乡愁。
如今,在天门,像她们这样情形的家庭不在少数。但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她们所有的艰辛付出和努力,只是为了一场浸透天伦之乐的等待。
一名田野诗人说,端午是一年节庆中诗意非常浓郁的节日,馥郁的端午,它的芬香来自五月的田野,更来自历史的人文积淀,是自然界的芬香,也是诗歌的芬香、文化的芬香。
“粽”下一颗颗爱的种子
6月16日清晨,小板福利院的老人们起了个大早床,迎接他们的“孩子”——天路户外公益志愿者突击队的一群人。他们叽叽喳喳为老人们送来了端午节最接地气的祝福——粽子和绿豆糕。
据了解,汪平、向勤勤等天路户外公益志愿者早上七点钟出发,用时五个小时,行程75公里,把爱心送到了净潭、小板、马湾、干驿等6个福利院。
“爹爹、婆婆,端午节到了,我们来看您了!”一阵寒暄,不少老人泪流满面。
据介绍,这次爱心活动,他们送去爱心绿豆糕盒,粽子千余枚,价值多元。
汪平、向勤勤、阳军霞、金姣等爱心人士还不厌其烦地帮助老人们剪指甲、梳头、洗脸、穿衣,把端午节的温暖传递给老人们。
汪平说:“端午节是个文化味格外浓的节日,我们要‘粽’下一颗颗爱的种子,以特别的方式致敬端午节!”
据了解,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市不少爱心组织和热心人士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或到福利院献爱心,或到乡村看望高龄老人,或捐赠困难孩子书包等学习用品,或到乡野帮助劳力不足的家庭栽秧……让整个天门爱心潮涌,热血沸腾。
传承,让粽香成为生命的律动
端午是香香的,香飘万家。如何传承端午节文化,让粽香成为生命的律动?
“你包过粽子吗?”“你会包粽子吗?”近日,天门市皮防所组织医护人员学包粽子,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医护人员利用闲暇到佛子山镇北港村打粽叶,学包粽子,掀起了端午节文化热。美容师韩依说:“以前真不知道端午节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这回感受到了!我在心灵深处经历了一场带着粽香味的洗礼!”美容师张曼说:“如今端午节氛围不如以前了,淡了、淡了!淡到让我们揪心!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和满满的力量!”
天门实验小学组织教师在“云课堂”里面开展“品端午话习俗传文明”的主题班会,他们讲屈原故事、成为人们抒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结果成就了一方传统美食”。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忱。
五(5)班学生汪煜登和五(2)班学生郭雪妍的家长买回粽叶和糯米,配合教师的“云课堂”,有板有眼地指导孩子包起了粽子,上了一节特别的综合实践课。
我市一名民俗专家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成为人们抒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节日。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我们要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
小楼一夜听夏雨,深巷明朝粽叶俏。粽叶的清香就这样仍然涵养着我们的心灵。
来源|天门周刊
编辑|罗雪飞
责编|李劲松
编审|李维
往期阅读
未来房价是涨是跌?后疫情时期天门房地产市场深度解析!
保护抗疫成果!三文鱼全面下架!天门市烹饪协会发出倡议!
注意!2路公交已恢复夜班运行,天门公交班次增加64个!
视听天门ID:tmtvsttm天门市广播电视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ss/3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