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食俗 >> 端午吃粽子,可你知道节日背后的来历么
▌来源: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共青团南平市委员会
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大话熹游之端午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最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沐浴除毒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有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驱鬼避疫说
《论衡》、《风俗通》中提出,五月五日为“恶日”,人们要在这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追念历史人物说
这个说法中,人们最熟悉莫过于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
传说楚国政治家屈原(约公元前或年~前年)在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后,带着对家国沦陷的绝望,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那些怀念屈原忠诚爱国精神的乡亲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希望能药晕鱼龙,保护屈原。
到了现代,因为崇高的爱国情怀,屈原还被联合国确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传说比屈原还要早多年。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洞悉越国“卧薪尝胆”的威胁,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提防越王勾践,奈何夫差并不听劝。在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进攻齐国之时,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之后,夫差又听信“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的谗言,派人送一上把宝剑,令伍子胥自杀。自杀前,伍子胥愤恨的说到:“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令把伍子胥的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不论端午源于哪种说法,对我们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传统节日以及先人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流传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在不同时期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内涵。
在古代,人们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是去邪祟、攘灾异,祈求福寿绵延。而赛龙舟、烧纸钱、敬屈子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国泰民安。
在现今社会,人们给小孩佩香囊、戴五色丝线,盛装出行,全家一起包粽子、吃团圆饭,是为了从繁忙的工作节奏中走出来,舒缓心神,阖家团圆,享受时代给予我们的幸福安康。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身在天南海北的华夏儿女们,我们不妨穿上盛装,带上笑容,与家人、朋友一起,吃顿精心调配的团圆饭,感受浓浓的亲情友情,在细节中体会传统佳节所独有的那份内涵和魅力。
端午快乐
《大话熹游》是新媒体青年在共青团指导下,积极策划推出的,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及产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共青团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专题系列动画。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