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在农业社会,这一时节关乎全年收成,但偏偏又是洪水和瘟疫弥漫的仲夏。所以在民间会有祭祀和祈福的活动,悬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赛龙舟都与之有关。说到端午节,绕不开屈原。屈原是中国最早、最有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地球上恐怕再找不到第二个诗人能像他一样,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放假三天。屈原(约公元前40年-公元前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而被流放。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自沉于汨罗江。初露才华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变法改革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17年),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谗而见疏周赧王元年(公元前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周赧王二年(公元前1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周赧王三年(公元前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流放汉北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放逐江南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自投汨罗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屈原身体力行真爱国。他敢于讲真话,敢于和国君及世家大族对着干。然而他再怎么鞠躬尽瘁,赤心昭昭,也敌不过小人日复一日进谗言,终失了楚王的信任,被流放远地。当强秦攻占楚都,屈原看着国破山河沉沦,悲从中来,怀抱沙石沉江殉国。他这一跳,成就了一个文人的风骨与傲气。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个说法——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国人,楚王杀他父兄,他逃到了吴国,助吴灭楚,还把楚王的尸体拎出来鞭打。这在今天就是妥妥的“带路党”,给外国人“递刀子”啊。伍子胥对吴国尽心尽力,但无奈君主刚愎自用,还有小人见缝插针,他终被冤杀。伍子胥死前留下凶悍遗言:“我死后,挖出我双眼悬于城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吴王大怒,把他的尸体扔进了钱塘江。而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如此,凶名赫赫的伍子胥,哪家帝王还敢在一个重大节庆让人们公然纪念他。所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纪念伍子胥”说不如“纪念屈原说”有市场,原因不言自明。有人说伍子胥这样才是真爱国,楚王昏聩,人民受苦,不如取代之。进而嘲屈原愚忠,为腐烂的政权陪葬,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屈原也知道家国很糟糕,但还是不忍心抛弃它。他在《离骚》中感叹:“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中国历史上,屈原是知识分子的榜样。但是,看屈原的诗词,一会儿忧心伤神,一会儿又徘徊不安,一会儿怀才不遇,一会儿愤慨世道昏暗。以今天正能量的眼光来看,大部分都充满了负能量。屈原最有名的是《离骚》,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一个爱发牢骚的诗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还有这首《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全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息。还有什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看来也是不合时宜的。在今天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时代,我们纪念屈原的什么呢?也许,只有他的死才是正能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hangguart.com/dwqy/3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