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端午节那些有关孩子的习俗,你的知道吗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通常在阳历的六月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端午节的各项传统习俗,都是和孩子有关的,有心的爸爸妈妈可以看完之后,给孩子讲讲哦!
粽子尖尖考运圆圆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国人把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谚云:「不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吃粽子又成为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古时有送粽子给参加考试或选举的候选人,象征「包中」预祝考取和当选的吉祥意义。现在的端午节正处于高考和中考时节,给孩子吃几个粽子,取一个高中的吉兆。
宝宝带香囊吉祥又健康旧时端午节母亲会给孩子缝制香囊,用以护佑弱小的生命。
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等,或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或用碎布缝成的,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香囊内所装物各有不同,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以及各种中草药、香料等。香包的形状、图案很有讲究,与年龄、性别都有关系,一般适合小孩子的香包图案是各种动物,比如老虎、兔子、凤凰、鸡、小狗等。
额头画“王”字驱毒又辟邪旧时端午节有用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相传可以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百兽之王的威风辟邪。
五色线拴百病不侵端午节早上,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是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挂红鸭蛋平安吉祥挂红鸭蛋。把煮熟的鸭蛋染红,装在红色的蛋袋里,挂在小孩身上,这挂的蛋必须是鸭蛋才行,寓意驱邪避凶、平安吉祥。也有一些做编制个小网兜,装着鸭蛋。
露水洗眼耳聪目明相传赶在端午节这一天太阳升起之前,到田野去采集露水,用露水洗眼睛,就可以不得眼病,耳聪目明。所以大人们就早早叫醒孩子们,让他们去采集露水。
兰汤沐浴驱邪健肤古时候,人们在端午这天有沐兰汤的习惯,用菊科的佩兰煎水沐浴,可治皮肤病、驱除邪气,也可选择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是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效果也一样。
端午节的午时,是阳氣最盛的时候,这时的水本身就带有除秽的意思,如果再加一点雄黃泡澡,可以对皮肤及健康有良好的帮助。所以说,在端午节的時候在午时泡澡,既有益于皮肤,还有辟邪改运的效果。
斗草嘻戏益智健身端午时节,百草齐发,斗草游戏在旧时很盛行,是孩子们在这个时节玩不厌的游戏。
斗草游戏分文斗和武斗两种,文斗以报花草名方式进行,以说的多,别人对不上来为胜;武斗则是孩子们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纯天然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儿童成长教育首选阅读平台,每天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商务合作
荐资源分享:让孩子认识四五十字达到自主阅读!《四五快读》幼儿快速识字阅读法全套电子书??↓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小孩白癜风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