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习俗 >> 端午的由来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每到端午节都纪念屈原,那么他的过去到底是怎么样的?故事是这样的——
战国末年,列国纷争,残酷的战争和狡诈的外交交织在一起。生在楚国的屈原在人才济济的战国就像一颗发着淡淡蓝光的明珠,因为他有才而且忠心。无论治理国家还是外交应敌,屈原都擅长,楚怀王也非常信任他。本来故事可以朝着“良臣辅明主”的套路发展下去,但是楚怀王不是明主,而且他身边还有一个小人叫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为了和屈原争宠,天天在楚怀王的耳边说屈原的坏话。比如他会这样给楚王说:“大王让屈原制法令,他居功自傲,一直说没有他什么事都办不成!”久而久之,楚怀王渐渐生气,开始疏远屈原了。
被小人进谗言,被主上怀疑猜忌,屈原十分郁闷,满腹牢骚,于是就写了一本书叫《离骚》,他上呼天地,下叹父母,表达自己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可与日月争光辉。
正当屈原发牢骚之际,楚国取得了一项外交胜利,和齐国结成同盟。但是齐楚联盟,让秦国很担忧。秦国派出诡计多端的张仪前往楚国使离间计。
张仪说:“如果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割让给楚国上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一听说有六百里土地,高兴得合不拢嘴,便和齐国断交。可当他派出使臣到秦国接管土地,张仪却嬉皮笑脸地说:“哪有六百里土地,我当时说的是六里。听都听不清楚!”
楚怀王大怒,兴兵伐秦,却大败而归,损兵八万。此时,魏国也趁火打劫,齐国因楚国断交也不相救。楚国内外交困,狼狈不堪。
第二年,秦国因其他外交事宜,要和楚国讲和,许给楚国汉中地。此时的楚怀王还在生张仪的气,说:“不要土地,就要那该死的张仪!”张仪一到楚国就买通了楚怀王身旁的另一个宠臣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他们俩帮着张仪说好话,三言两语后,楚怀王居然放了张仪。正在此时,被疏远派去出使齐国的屈原回来了,听说此事后,力谏楚王杀掉张仪。楚怀王幡然悔悟,但是已经追不上张仪了。
不久,秦国提出要和楚怀王联姻,请怀王吃饭。屈原立即阻拦,说:“秦是虎狼之国,肯定有猫腻,千万不要信。”但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说:“秦国都是好玩的,好吃的,他们要和我们楚国联姻联盟,为什么不去啊?”楚怀王一想也是,去去何妨呢?可是当他一进入秦国的关卡,秦王立即派兵截其后路,再想敲诈一块土地。楚怀王怒不可止,往来奔突,居然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小儿子子兰当上相国。屈原上书反对子兰当相国,还说楚怀王之死就是子兰的错。他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流放到了汨罗江。
屈原来到汨罗江后,想到自己忠诚的君王身死异国,想到国内奸臣当道,想到自己心爱的国家就要被别人一点点蚕食,他悲愤不已。
漫步于汨罗江旁,屈原披头散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位渔夫看到了他,问:“这不是三闾大夫吗,你咋到这里来了?”屈原答非所问,说出了那句名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夫说:“那就随波逐流呗。干嘛自持才高,觉得自己像块宝玉呢?”
屈原说:“我自身清白洁净,怎能首赃物污秽?我宁可葬身渔腹中,不能被这污浊世间玷污!”随后屈原又高声吟唱,抱着一块石头投江了。
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泪罗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五月五日是屈原的忌日。
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祭祀伍子胥。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治疗白癜风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