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来和孩子一起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因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投江自尽,而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01端午节的习俗活动
大家都知道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吃粽子、赛龙舟最为出名。其实每个习俗都有特别的意义。
吃粽子:源起屈原投江,大家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把米饭装入竹筒后投入江中,进而演变成端午吃粽子的风俗。
喝雄黄:端午节后进入湿热的天气,瘟疫及蚊虫开始变多,喝雄黄具有驱疫的作用。
挂艾草、菖蒲、榕枝菖蒲叶片呈剑型,插置门口可以挡煞驱邪,艾草是可以医治病痛的药草,插置门口象征身体健康、招福气,故通常端午时会将艾草、菖蒲还有榕枝用红纸绑成一小束,插置或悬挂在门口。
佩戴香包:古代年轻女子都会缝香包,利用各种颜色及材质的绸缎布料缝成囊袋状,里面放置具驱邪作用药材及香料,形成天然又吉祥的避邪配饰。
划龙舟: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总是吸引全台大小朋友踊跃观赛,相传是撑船寻找打捞屈原身躯,演变成现在的划龙舟比赛,划龙舟可以锻炼体力耐力,及训练团队默契,是端午节最佳民俗活动。
立蛋:大家认为在端午节正中午阳气最重的时候,将生鸡蛋立起来,接下来的一年好运将至、鸿运当头。
02端午节必读好书
端午节,作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且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它。读下面这些书,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它吧。
《端午粽迷香》保冬妮著,徐慧静绘
内容提要:
本书以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鲜活生动的儿童视角,以清新拙朴的画风勾勒出耳目一新的乡村田园景象和民俗画卷,令五月端午再次焕发出鲜活的气息,提醒家长与孩子用心体味这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粽米飘香艾蒲长:端午节.中国记忆》王早早绘画、寇岚编
内容简介:
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自然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小粽子,小粽子》卷儿著
内容简介:
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美食符号,由于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各地食材和口味不同,自古就有“南北甜咸”之争。在端午节这一天,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小粽子们陆续汇聚在淮河码头。甜队有大枣粽、豆沙粽、八宝粽,咸队有蛋黄粽、火腿粽以及小川粽。一开始大家只是暗自比拼同伴数量的多寡,后来被看热闹的鱼儿们起哄,甜咸两队小粽子开始为了各自团队的“荣誉”争吵起来。到底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呢?小朋友们心里有答案吗?正当甜咸两队争得面红耳赤之时,一个神秘的竹筒从河面上漂浮过来……
《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葛冰著,李莉绘
内容简介:
《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讲述的是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小孩,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端午节的故事。以一个城市小孩的视角,通过亲手包粽子、亲眼看赛龙舟等情节,描述一个不一样的、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端午节。这本绘本能让读者全面了解到中国传统端午节的主要元素,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更通过故事体现了祖孙三代之间的亲情。
许编辑:端午是最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又因大诗人屈原而闻名于世。因此我们不仅要带孩子过好节日,还要带孩子学习节日背后的历史文化。
更多好书推荐,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