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端午节生,端午节死,端午节的神妖鬼怪勤

发布时间:2024/2/16 17:14:35   点击数: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喜庆的节日气氛浓烈。不过,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端午节都被视为一年中最不吉利的一天,被称为“恶月恶日”。在这一天出生的婴儿,几乎全被父母弃养而注定无法成活。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就是出生在五月初五。这可把他的父亲田婴吓坏了。按当时的说法,五月初五这天出生的人,长到门户一般高的时候,将不利父母。现代人听到这说法自然嗤之以鼻,可古人深信不疑。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又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小妾,因此田婴对这个儿子并没有舐犊之情。田婴对小妾说,把这小子弄死,千万别养大招来祸患。

母亲当然舍不得自己的骨肉,她偷偷地将孟尝君留了下来。孟尝君长大了之后去见田婴。田婴大怒,他想起了“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的传言。孟尝君对他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还是门户决定?如果上天决定,那您担心什么呢?如果由门户决定,那把门户升得高高的,谁能长得那么高?”一段话说得田婴无言以对。

后来孟尝君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田婴的接班人,与信陵君等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尽管司马迁对他颇有微词,王安石直斥其为“鸡鸣狗盗之徒”,但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孟尝君不愧为那个时期的翘楚人物,影响深远。

六百多年之后,南北朝刘宋的名将王镇恶便因孟尝君的影响而没有遭受遗弃的厄运。王镇恶同样出生在五月初五。他的父母本来是要弃养的。王镇恶的爷爷是著名的政治家王猛。王猛想起了孟尝君也出生在所谓的恶月恶日,最终却成为了齐国的丞相,决定把这个孙子留了下来,并取名“镇恶”。这个取名就是对命运的“厌胜”之术。

中国人虽然信命但却不认命,这是孟尝君、王镇恶这样的优秀人物能存活下来并有一番作为的最大原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如果他们出生在西方,早就被扔到森林中喂狼了。古代西方人信宿命,将命运交给神灵,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即是一例,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挣脱命运的牢笼。

个人命运如此,特别是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更是如此。孔夫子曾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要试一试,才知道结果。才能如屈原,也根本无法抵挡大势,但他做出了自己的抗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爱国精神,以及一天假期。

屈原出身于楚国王室,官至三闾大夫。这个官职应该是主管楚国祭祀的最高官员。屈原可算得上一位大巫。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巫术和巫师的描写。楚国人信巫,三闾大夫负责人神沟通,地位崇高,属楚国当时的高官。

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有高贵的出身。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在升平年月,或许能一展宏图。屈原也不认命,可是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末年,他的所有尝试,通通敌不过历史大势。最终屈原自沉于湖南汨罗江,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并且衍生了赛龙舟等民俗。

也有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人,比屈原还早了几百年。他为了报杀父之仇,不惜倒行逆施,引吴兵攻破了自己的故国楚国。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泄愤。

可是伍子胥自己也没落得个好下场。灭亡越国之后,贪图享乐的吴王夫差,很烦这位骨鲠之臣,最后将其杀害了。伍子胥被杀的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夫差恨极了这位大臣,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用牛皮一裹,直接扔到了江里。

后世传说,伍子胥被天帝封为“潮神”。以他为人时的性格,少不得兴风作浪。五代吴越国王钱璆,还有万箭齐发射潮神的英勇记录。这位私盐贩子出身的吴越国王,作出这样荒唐的举动并不稀奇。他与夫人伉俪情深,竟然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佳句传世,则令人啧啧赞叹。

钱璆能写出直击人心扉的名句,或许与江南山水有关。吴越国首都在杭州,西湖本为爱情象征之地。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便发端于此。徜徉于西湖绝美风光,法力高强的白娘子,估计最不喜欢过的节便是端午。

有一年端午,白娘子被许仙弄的雄黄酒逼得现出了原形。许仙被一条巨大的长虫吓死,白娘子不得已,偷取了南极仙翁的灵芝草才将夫君救活。

从白娘子的故事,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五月初五被称为“恶月恶日”的原因。端午这天已到了芒种、夏至节气。太阳将地下的湿气、毒气晒出,蚊虫蛇蚁也四处出没。人在这个时间段很容易生病受灾,得小心翼翼地消灾避祸。因而用艾草辟邪,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所以古人称端午为“恶月恶日”是含有朴素的大智慧的。至于在端午节出生或者在端午节去世,那都只是巧合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4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