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6月9日就是端午节了,还等什么快来答题
6月9日就是端午节了,还等什么!快来答题领奖品过节呀~!
先来看看我们竞赛的奖品
心动了吗?那就快来参加“喜迎G20之我是小小特‘粽’兵”端午节知识竞赛吧!即日起到6月9号,凡答题及格的小朋友就可获得上图五彩绳手链一条、香囊一个,以及“特‘粽’兵”称号哟~~~~(PS:偷偷告诉你,知识竞赛一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分,80分及格,听说题目答案就在下文!)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比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赛龙舟
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二、吃粽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四、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准备好了嘛?那就一起来点击阅读原文来答题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