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莒县的端午习俗绝不只是吃粽子还有这h

发布时间:2021-10-15 13:17:30   点击数:
北京中科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又到端午节,情浓粽飘香!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端午节,无论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或是为了纪念含冤而死的伍子胥,或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非迷信,只是为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莒县,端午节的有些习俗已渐行渐远,模糊不见,不知下面的这些习俗是否还记得。   端午节插艾蒿和菖蒲。家家以艾条、菖蒲插于门眉,或悬于堂中。艾蒿,又名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系五丝。用红、绿、黄、白和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还有一说,就是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到水里,传说那好看的五丝会在水中化作蚯蚓,庄稼就会有个好收成。   另有一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无论那种说法,五丝所承载的都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祈愿,系于腕上那小小的五彩线,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是戴香包(荷包)。一般戴在胸前,也有挂扇子上做扇坠的,有挂在顶子床上的,还有挂在小孩子的小推车上的。   荷包的造型有桃形、小辣椒等多种。之所以戴荷包,一是荷包内的香味可以驱蚊虫,舒缓神经、解除紧张焦虑,缓解头痛等;二是民间有戴荷包可以辟邪保平安之意;三是恋人的定情之物。   端午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吃粽子。莒县的粽子根据包装和形状可分为两大类。   在莒县,吃的最多是这种用苇叶包起来的粽子。苇叶除了能产生香气,还能治愈霍乱等极为危险的传染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称苇叶为“千金苇”。   包粽子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要把粽叶挽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包上糯米,放上花生米,蜜枣吃起来会比较甜,然后用稻草或丝线捆起来。   粽子包好后,将它们一个一个整齐的摆放在了大锅里煮一个多小时后,粽子就基本煮好了,这时,满院子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   男女老少们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粽子。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唤起人们传统习俗的重要节日。   在莒县的北部,如东莞、库山、碁山等乡镇,大多用这种桲椤叶包粽子。桲椤叶学名叫槲叶,《本草纲目》记载:槲叶,气味甘、苦、平,无毒,有止血、止渴利小便之功效。桲椤叶的生长规律是“新芽不发旧芽不落”,含有香火代代不绝的寓意,因此在民间有的地方更是被广泛作为吉祥物来使用。   其实桲椤叶粽子在口味上更胜一筹。鲜桲椤叶,要放在大锅里用旺火煮,煮过后拿在太阳下晒干,才能把叶子的香味给逼出来,这样,包裹的粽子才会清香绵长。   粽叶洗净后,层层搭起,将泡过的糯米或小米填进其中,再埋入去核的蜜枣,用棉线或草绳缠好,一绕一裹之间,粽子已经包好。   粽子一般都是包成长方形,两盖合成一对。这是莒县北部特有的制作方法,寓意着长长久久,好事成双。   待到用水煮熟发软后,那香气便四处弥漫开来。将鸡蛋和粽子一起煮,鸡蛋将会别有一番美味。   揭开一盖粽子,香味更加明显。大红枣已被煮得咧开了口,嵌在染成枣红色的糯米中间,看得人口水直流。哈哈,小编的家乡包的就是这种粽子!

来源:莒县旅游

亲,觉得不错,请点赞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30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