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这些端午习俗都不知道你真的是安徽人吗

发布时间:2021-10-15 11:35:26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导读: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海豚君整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民俗知识,带领粉丝详细了解安徽各地的端午习俗,一起来看看吧!祝各位端午安康~

前三种地球人都知道——

龙舟竞渡

划龙船是端午节中普遍流行的民俗。凡有江河湖泊之处,在节日前后,各地龙舟竞赛,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传说是为吊念楚国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龙舟竞赛也是体育活动,是舞蹈和锣鼓轰鸣的集体表演。

吃粽子

粽子为端午节的食品,传说是楚国屈原忧国之将亡,愤君主之昏庸,愤恨投汨罗江自杀,当地群众深爱屈原之刚直,为使蛟龙鱼虾不损害屈原的尸体,即自发投粽子于江中以喂鱼虾,以此悼念屈原,此俗便一直流传下来了。

插艾悬蒲

艾叶和菖蒲均为中草药,艾性温,有香味,并有去湿、暖肾、通筋、消毒、驱虫的功效。端午节,家家户户在门首屋檐等处,插上艾和菖蒲,俗叫蒲剑、艾虎。淮北有民谚:“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王八盖”。端午节,妈妈和姨娘为小孩做“香包”,系小孩脖上或衣扣中,香包里有艾叶和白芷等香草药,挂在身上,异香四溢,小虫不敢近身。

这后面的呢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啦,比如这些——

端午粑

在安徽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馈赠的礼品。安庆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

赏午

和县一带,节日中午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

跳钟馗

傩舞,跳钟馗又称闹钟馗,请钟馗,祈福傩等,民间口头称呼甚多,但内容基本一致,一般统称为“傩舞”,“跳钟馗”。安徽歙县、池州等地都有这样的活动,而且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当中了~

饮雄黄酒

雄黄酒嘛,当然是驱蛇虫鼠蚁的,还记得白娘娘喝了雄黄酒就现了原形吗?把她相公都吓晕过去了!不过现代医学则认为雄黄对人体有害,最好不要饮用。

贴端午符

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二天,寺庙僧尼道士往往要给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于黄表纸上,有老人持剑形象,并有“五月五日午时姜尚在此诸邪回避”或“太公在此,诸邪回避”、“飞雄镇宅”等。不过海豚君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现在骗子伪装成和尚道士的也多,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受骗哦!

吃水果

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不过吃水果对身体多好呀,大家可以天天吃。

缚花线

淮北一带,端午节那天,母亲用各色丝线合成彩绳,系在小孩手腕、脚腕和脖子上,叫“缚花线”。据说可防溺水。此线要到七月七才可去掉。并要扔到屋顶上,传说是让喜鹊衔去飞天上搭仙桥,好让牛郎织女会面。

箭杆黄鳝马蹄鳖

在合肥地区,有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此外,环巢湖一带,还流行一种“躲午”习俗,就是到了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

送礼

节日嘛,当然少不了送礼,已婚人士有福了!肥西习俗,岳父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送太阳伞给女儿;分居的儿子要给父母送鸡、鱼、肉、酒。女婿也要给岳父母送节礼,以示孝敬。已订婚的姑娘,亦由婆家接去过节,并赠送草帽、雨伞、毛巾、扇子等礼物。海豚君也想要礼物!哪怕是你们的小心心也好!

说了这么多端午的习俗,最想说的其实是,这天也是父亲节,抽空陪陪父母吧,比送什么礼都好!

图文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30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