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翁城客家人的端午民俗
今天是庚子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作端阳节,五月节。端午节对客家人来说,是和春节,中秋并列的三大节日。
晨起放鞭炮,燃香祭拜,祈福辟邪。仪式完成之后,小孩子们就开始抢着吃红鸡蛋了。
红鸡蛋,客家肉粽,扭子,是现在翁城客家人过端午,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母亲在翁城生活了大半辈子,她对美食的继承,就像是一部鲜活的翁城客家美食百科全书。从粽叶的挑选,到腌肉时放多少胡椒,以及香菇和捆扎用的草绳,都有她自己的一套翁城标准。
点击播放,看看够不够正宗?
初五这天,街上随处可见的粽叶。
街边阿嬷用小纸包出售染红鸡蛋的“片片红”,还有雄黄,五角钱一纸包。
用“片片红”染过色的鸡蛋,洋溢着节日的鲜艳色彩。四十年前,令我欢呼雀跃的红鸡蛋,和今天的一样。
扭子,北方人称作麻花的。到了端午节,翁城街头就会摆出来售卖。
小时候没有什么印象,不知是何时开始的习俗。不过香酥松脆的扭子,吃起来真不错。
端午节前后,也是黄皮上市的时节。这种薄皮多汁的水果,离开家乡之后才发现,并不那么常见。
据广东省《翁源县志》记载,本县从上杭县迁入的有11个姓(不包括拢统记从福建、从汀州、从龙岩迁入的),其中有8个姓记述有从瓦子街迁入:
吴(渤海郡):明万历年间(~年)从福建上杭瓦子巷迁紫金,又迁连平,再迁翁源庙墩牛子圳、松塘九仙;
黄(江夏郡):元代从福建上杭瓦子巷迁翁源县长安乡(今尚同中学附近),后迁移至秀塘;
张(清河堂):明代从福建上杭瓦子巷古井头迁翁源县江尾葸茅岭下张;
王(太原堂):明正统三年(年)从福建汀州上杭县瓦子街迁入长安乡(今翁城五一村);
李(陇西堂)明永乐年间(~年)从福建上杭县迁入翁城镇;
杨(弘农堂):明景泰年间(~年)从福建上杭县瓦子堡迁翁城明星、六里社背凹头等地;
涂(五桂堂)明正统年间(~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涂赖坊迁入六里(大陂乡);
温(太原堂):明嘉靖年间(~年)从福建上杭县瓦子巷龙眼树下迁入翁城墨岭村、富陂;
郭(太原堂):明朝中期(约年)从福建汀州上杭县迁入新塘铺(今新江);
丘(河南堂):从福建汀州上杭县瓦子街迁入松塘村;
林(西河郡):由福建上杭县瓦子巷移居江西,再迁翁源南浦。
八围乡杨翁城向文明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