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看文艺的古人如何过端午

发布时间:2021-8-25 13:50:46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在我国传世的古代名画中,以“端午”为主题的为数不少。品赏传世名画,看古人如何过端午。清代画家徐扬绘《端阳故事图册》,绢本设色,共八开,每开纵20.7X18.21厘米。分别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集中表现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图册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显示出作者较强的写实功底和乾隆朝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笔墨特点。第一开:《射粉团》题: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飣盤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第二开:《赐枭羹》

题:漢令郡國貢梟為羹賜官以惡鳥,故食之。

第三开:《采药草》

题:五日午時蓄採眾葯治病,最效驗。

第四开:《养鸲鹆》

题:取鴝鵒兒毛羽新成者去舌尖,養之皆善語。

第五开:《悬艾人》

题:荊楚風俗以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第六开:《系采丝》

题:系采絲,以五色絲系臂,謂之長命縷。

第七开:《裹角黍》

题:以菰葉裹粘米為角黍取陰陽包裹之義,以贊時也。

第八开:《观竞渡》

题:觀競渡,聚眾臨流稱為龍舟勝會。

《金明池争标图》传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风俗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它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北宋年间人们欢度端午节的情景,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龙舟竞渡实景图,它无疑是一幅展示时代真实生活的画卷,类如照片,真实、可信。

《龙舟夺标图》是元代画家吴廷晖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中国画,尺寸纵.1厘米,横65.6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认为是龙的图腾崇拜,有些地区又把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进行驱邪避恶仪式,最后结合纪念屈原而成端午节的。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渡,这幅画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主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子内有许多女侍环侍著一名贵人,前後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于其间,场面十分热闹。

清代画家余樨所绘的《端阳景图》,以挺秀细润的笔法,将菖蒲、蜀葵、豆娘、蟾蜍和青蛙等动植物生动逼真地刻画出来:在日丽水暖的郊外,野花竞相绽放,各种植物蓬勃生长,青蛙、蟾蜍和豆娘等动物在明媚的阳光中跳跃、飞翔,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此图既然以“端阳景图”为名,画中的动植物自然与端午风俗有关。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端午节这天,人们多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并饮菖蒲酒,以驱邪避毒。

明代陆治的《端阳即景图》所画是端午节时花木的芳姿。图中的湖石是背景和衬托,故仅用淡墨干笔渲染造型,复加以苔点,颇显意趣;而萱草、蜀葵、石榴等花叶,均以勾花点叶法重点刻画,勾笔细劲如铁线,而点叶则用笔较拘谨,但温润沉着;野草灌木则直接以没骨画法用色彩点染写出,显得生趣盎然。

(文图来自网络)《中华奇石》杂志

-5036888-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2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