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关于端午,你想看的在这里
xiumi
绝密
★
启用前
端午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端午版)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下列不属于端午习俗的是?
A.避五毒
回答错误?
解析: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
B.沐兰汤
回答错误?
解析: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耍龙灯
回答正确√
解析:你认为呢?
D.吃粽子
回答错误?
解析:大概不需要解析吧。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认识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由来
1纪念屈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02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03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不一样的庚子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关于今年的端午节天文专家表示,今年有些特别,它是21世纪最晚的三次端午节中的一次。
端午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闰月”。中国几千年所采取的传统农历实际上为阴阳合历,既考虑到与太阳直接相关的阳历回归年,又考虑到与月亮位相变化的阴历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天,积12个朔望月为天或天,与回归年(约.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下来就已超过一个月。
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的规则是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农历庚子鼠年为闰年,增加了一个“闰四月”。这个“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结束。受“闰四月”影响,自此以后,庚子鼠年内的农历节日,如端午节等,在阳历中的对应日期相较去年来说,都将向后推迟18天。去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在6月7日,今年端午节对应的阳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
21世纪年内一共有3次端午节最晚的年份,分别是年、年和年,对应的阳历日期都是6月25日。而端午节出现在阳历6月25日还不是最晚的,最晚的是出现在阳历的6月26日,如年。
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节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不尽相同,不过吃粽子、划龙舟可以说是普遍习俗。
赛龙舟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此习俗,大部分地区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桡手人数不一。划龙舟时,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划龙舟/赛龙舟
沐兰汤,是一种卫生习俗。在广东,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沐兰汤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期,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用来驱病、防蚊。
挂艾叶菖蒲
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输入图片说明文字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戴香包颇有讲究,老人、小孩和青年佩戴香包中的配料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
佩香囊/戴香包
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你小时候是否用草捏住相拽过呢?其实这也是端午习俗之一。斗草又称斗百草,类似于北方的“拔根儿”,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斗草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
端午习俗众多,除了以上说这些外,各地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习俗,比如——
四川:打字子,吃包面;
湖北:迎傩人,晒水给小孩洗澡;
湖南:用花币酒食供于龙舟之龙首;
广东: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
海南:洗草药澡;
山东:早起需饮酒一杯;
江西:用百草水洗浴;
……
除了粽子还吃啥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其花色品种繁多。北方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口味偏甜,个头较大;南方常以竹叶来缚粽,有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个头较小,甜少咸多。
端午食粽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五红通常指苋菜、茄子、红萝卜、西红柿和虾子。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五黄、五红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便是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
打糕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茶叶蛋大蒜蛋
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黄鳝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饮雄黄酒
除了吃,还有诗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
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
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
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
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
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