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节,和孩子聊聊这些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吧
精选学习资料:
点击?部编版1-5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点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考试重要知识点集合,孩子复习必备!
点击?低年级阅读练习10篇附答案(可下载)
点击?低年级看图写话填空练习50篇
点击?一二年级常考看图写话11篇,替孩子收藏!
点击?部编版语文三四年级(下)1-8单元作文范文
点击?小学1-6年级作文知识点清单!史上最全!
点击?人民日报:18个经典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吗?
点击?部编版1-5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天朗气清,夏韵悠长,当家家户户又飘起了粽香,五月五端午节又到了,在这个古老庄重的传统节日,愿你和家人平安喜乐。
动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的来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端午节传说故事1、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2、纪念伍子胥说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辅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勾践伐吴说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前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前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传统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的众多习俗中,蕴藏着各地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生活智慧。
01包粽子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托人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02赛龙舟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03挂艾草、菖蒲、榕枝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04饮蒲酒、雄黄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成为流传甚广的雄黄酒。同时人们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除了这些习俗,还有这些特色习俗你熟悉吗?05画额06戴香包07沐兰汤唐诗宋词话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其实在众多特色民俗中,蕴含着满满的情怀和意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味端午相关的唐诗宋词。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表夏十首(节选)元稹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乙卯重五诗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赏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渔家傲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端午即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1、咸鸭蛋端午节吃咸鸭蛋也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2、黄鳝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黄鳝也是很好的补养品,具有补中益气、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3、艾馍馍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斗转星移间
端午佳节承载了人们
对圣贤的缅怀
对健康的追求
对疾病的防治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家长把这些端午习俗和优美诗词
讲给孩子听听吧~
带他走近历久弥新的端午传统文化
品位华夏文明的悠长迷人吧~
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guart.com/dwhd/3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