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节_端午_端午吃粽子 >> 端午活动 >> 端午节朱家做活ldquo粽rdqu
本网讯(记者谭芷)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被定为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明天又逢庚子年端午节。
本地端午节的习俗以包粽子和吃粽子为主。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趁赶集日从集市买回粽叶、棕叶、糯米等,然后以自家为单位包粽子过节日。
除了家家户户包粽子之外,一些手艺高巧的居民还瞄准了市场,抓住了商机,趁端午节大批量包粽子上市售卖,大赚一把。
6月23日(昨晚),记者在大塘街上某门店看到,在此租房做小生意的林家社区居民朱韬、张敏夫妇摆开阵势赶包粽子。明天(6月24日)正好是农历五月初四,逢大塘赶集,他们趁端午前的黄金赶场日大量销售粽子。
他家售卖的粽子有腊肉、豆沙、葡萄干等六个品种。除了摆在门店售卖之外,还有单位订购,送货上门。
据了解,朱家经营粽子生意已有8年的历史,第一年卖了多斤糯米的粽子。去年卖了多斤糯米的粽子,今年受疫情影响,只包了多斤米的粽子。
朱家粽子在附近很有名气,6元一斤,十分俏销。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售卖。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最初是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最重要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主要习俗有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等。
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猪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
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端午节俗还有很多,地区不同习俗不同,但吃粽子是全国皆同。利川本地的端午节,娘家人还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家过节。女儿还要提一串粽子送给娘家。有民歌《十劝姐》中唱到:“五劝姐是端午,粽粑提起回妈屋,耶罗耶子也,先敬公婆后父母。”此外,还根据五月五演绎出了“小端午和大端午”,把五月十五成为“大端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